3. 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中绕地球同向作匀速圆周运动,甲距地面的高度h1=0.5R.乙距地面的高度h2=5R,上述R为地球半径.已知某时刻甲.乙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最小. (1)甲.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比v1:v2= : , (2)甲.乙两颗卫星的周期比T1:T2= : , (3)以乙卫星的周期(T2)为量度时间的单位.至少要过 时间.两颗卫星相距最大. [解析] (1)由 .得 .r1=1.5R.r2=6R, . (2) .所以 .某时刻甲.乙两颗卫星之间距离最小.表明两颗卫星恰好处在地面某处的正上方.如图4-1(甲)所示.两颗卫星相距最远的情况如图4-1(乙)所示. 设甲.乙两颗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分别为ω1与ω2, .所以ω1:ω2=T1:T2=8:1.显然.相距最大的条件是(ω1-ω2)t=π.n=1.2.--,n=1时得最短的时间 即至少要经过 时间.两颗卫星间的距离才最大. 小结 这类题综合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两部分知识.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另外.这部分的计算较繁琐.需要注意. 例7.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其效果相当于一环形电流.则此环形电流强度I= . (本题是1991年全国高考统一试题第28题.) 思维过程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如速度为v.则所受磁场力f=Bqv.磁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对带电粒子不做功.洛仑兹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所以带电粒子一定作匀速圆周运动.磁场力为向心力.运动方程为 带电粒子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沿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频率为 . 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 .环形电流强度为 误区点拨 电流强度I除了通过UR可以求出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的方法.它的定义 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思维迁移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平面里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最显著的特征是:①轨道半径 与速度大小成正比,②运动周期和频率 均与速度大小无关.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形成的环形电流强度 也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无关. 变式题 1.氢的同位素氕.氘.氚的原子核.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圆圆周运动.轨道半径相同.则: (1)它们的动量值之比P1:P2:P3= : : , (2)它们的动能值之比E1:E2:E3= : : . [解析] 由运动方程 .得 P=mv=BqR 氕.氘.氚的核带电量相等.B.R也相等.所以 P1:P2:P3=1:1:1 (有的人根据 .认为动能跟质量成反比.并写出E1:E2:E3=m3:m2:m1=3:2:1.请读者想一想.他错在哪些地方?他是怎样搞错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甲、乙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行,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处的正上空,试求:
(1)两卫星运行的速度之比;
(2)乙卫星至少经过多少周期时,两卫星间的距离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甲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的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点的正上空。求:

(1)两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

(2)乙卫星至少要经过多少周期,两卫星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甲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的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点的正上空.求:

(1)两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

(2)乙卫星至少要经过多少周期,两卫星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行,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处的正上空,试求:
(1)两卫星运行的速度之比;
(2)乙卫星至少经过多少周期时,两卫星间的距离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行,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0.5倍,乙甲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在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处的正上空,试求:
(1)两卫星运行的速度之比;
(2)乙卫星至少经过多少周期时,两卫星间的距离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