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物质的量是以一定数量的微粒集体为单位.衡量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5.85 g NaCl固体中含有的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1L 0.5mol/L的盐酸溶液中含有的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常温常压下.22.4L的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 D.0.5×6.02×1023个重水(2H216O)分子中含有的中子物质的量为5mo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

让人死里逃生的叠氮化钠

      如果你驾着车撞到了路边的树上,你可能会对这些美丽的树木颇有微词。但当你从扭曲的汽车里狼狈地爬出来时,你却应该由衷地感谢一种名叫叠氮化钠的化合物,正是它救了你的性命。叠氮化钠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和爆炸性——但它能在瞬间发挥作用,挽救你的生命。

      现代汽车工业生产出来的汽车,是工程技术的伟大创举,生产时为在撞车事故中挽救车内人员生命所采取的安全性措施也不少,但人们还是会在事故发生时死于车内,危险最大的就是司机和坐在前排的乘客。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每年都约有两万名坐在汽车前排的人因事故丧生,约三万人受伤后需接受治疗。

      挽救这些人生命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这种相当危险的化学物质叠氮化钠放入车中,只需250克(约合半磅)即可救人于危险之中。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会触发这种化学物质产生爆炸,使气袋立即膨胀,气袋可以保持坐在车前排的乘员在发生撞击时,不致让头部和颈部撞在钢架、仪表盘或挡风玻璃上。据统计,在美国,这种气袋已挽救了一千二百多名乘客的生命。

      生产商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气袋申请了专利。当时的设计是使气体从一个压缩气罐里释放出来,填充气袋。由于压缩气罐不可预料的特性和气罐内压力变化的原因,这种做法很不可靠,所以难以流行。解决之道就是用叠氮化钠来取代压缩气罐,通过在碰撞时使叠氮化钠“爆炸”来产生大量气体。一定数量的叠氮化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一定数量的氮气,这有利于整个过程的控制。

      使气袋充气的过程如下:假设你正在驾驶着一辆汽车,撞到了另一辆车或某个固定物体,如果撞击速度高于每小时10英里(约合16千米),就会记录在电子控制器的传感器内,由电子控制器决定是否打开气袋。此控制器可能位于汽车的前部,或者靠近司机放脚的地方,或者可以和气袋放在一起。控制器会分析汽车产生的负加速度,以区分出产生的碰撞是来自于撞车或撞墙之类有生命危险的事故,还是仅仅由于颠簸造成的。如果是前者,它将发动起爆器(也叫爆筒),接下来就点燃叠氮化钠。叠氮化钠的爆炸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充入尼龙气袋时会受到过滤。当司机和前排乘客向前冲时,气袋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他们免受致命的伤害。控制器分析撞击并能使气袋膨胀在0.025秒之内完成,这比一眨眼的速度还快四倍。千分之几秒后,司机和前排乘客会撞在气袋上,然后气袋会立即收缩,热的氮气能在可控方式下从两旁泄掉。

能使气袋正常发挥作用的混合化学物质就是所谓的爆炸剂,其中包括叠氮化钠、硝酸钾和二氧化硅。这一系列化学反应是从电子打火装置点燃叠氮化钠(化学式是NaN3)开始的。这能使局部温度上升到300 ℃,足以使大部分爆炸物迅速分解。首先,叠氮化钠燃烧产生出熔化的金属钠和氮气的混合物。然后,金属钠和硝酸钾反应释放出更多的氮气并形成氧化钾和氧化钠。这些氧化物会立即与二氧化硅结合,形成无害的硅酸钠玻璃。然后经过过滤,只有氮气充进了气袋。

      人们对气袋普遍有一种畏惧心理。其一,人们害怕爆炸物发生爆炸时产生的巨响会把他们震聋;其二,人们害怕会被撞得失去知觉,导致脸埋在气袋里产生窒息。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大多数遭遇撞车的人都注意不到气袋张开时产生的声响,因为碰撞本身产生的轰响会淹没气袋的声音;另外,人也不会产生窒息,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气袋时就已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乘员扑到气袋上一秒钟之后,气袋就会完全收缩。

思考:写出NaN3发生爆炸充气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ΔH2=-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 6CaSiO3(s)+P4(s)+10CO(g) ΔH3则ΔH3=________kJ·mol-1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60 mol 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和Na3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________;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②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磷的化合物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以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时,可获得一种新型阻燃剂中间体X,并释放出一种酸性气体.季戊四醇与X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

①酸性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中体现了乙醇的氧化性B、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