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实验课上.3个小组设计用A12(SO4)3溶液制取A1(OH)3胶状沉淀.他们都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铝盐溶液.却用不同的碱溶液: A组用10mL.10mol·L-1的氨水--结果得到大量胶状沉淀, B组用10mL.2mol·L-1的KOH溶液--结果得到少量胶状沉淀, C组用10mL.6mol·L-1的NaOH溶液--结果得不到胶状沉淀. 试分析回答: ⑴写出A组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分别写出B.C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⑶从上述的实验事实你得到什么结论?欲用铝盐制Al(OH)3怎样做最理想?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以探究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2)为探究Cu与HNO3反应情况,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3)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为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化学)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c
c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e
e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b
b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b
a、b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 II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蒸发
蒸发
、冷却结晶、
过滤
过滤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 I相比,途径 II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产生等量胆矾途径 II消耗硫酸少
产生等量胆矾途径 II消耗硫酸少
途径 II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途径 II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4
4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a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  1.0mol/L盐酸跟50mL  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
-56.01kJ/mol
-56.01kJ/mol

(3)若用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用浓硫酸代替盐酸,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造成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用浓硫酸代替盐酸,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造成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在反应中因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试分析此操作步骤对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试分析此操作步骤对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