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Cu+2H2SO4 = CuSO4 + SO2 +2H2O (2)变红.酸 SO2 + H2O ≒ H2SO3 (3)褪色.漂白.红色复现 (4)吸收尾气 SO2+2OH- = SO32- + H2O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实际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具有“原子经济性”.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制备环氧乙烷:2CH2=CH2+O2
催化剂
精英家教网
B.制备硫酸铜:Cu+2H2SO4 
 加热 
.
 
CuSO4+SO2↑+2H2O
C.制备甲醇:2CH4+O2 
催化剂
加热加压
2CH3OH
D.制备硝酸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冶金废水中含有[Au(CN)2],其电离出的CN-有毒,当与H+结合生成HCN时,其毒性更强.工业上处理这种废水是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将CN-氧化为CO32-和一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在酸性条件下,ClO-也能将CN-氧化,但实际处理时却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3)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乙炔水化法”和“乙烯氧化法”.下面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和产量等的有关信息: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原料 乙炔、水 乙烯、空气
反应条件 HgSO4、100~125℃ PdCl2-CuCl2、100~125℃
平衡转化率 乙炔平衡转化率90%左右 乙烯平衡转化率80%左右
日产量 2.5吨(某设备条件下) 3.6吨(相同设备条件下)
表二:原料来源生产工艺
原料生产工艺过程
乙炔 CaCO3
①850-1100℃
CaO
②+C、电炉
1100℃
CaC2
③饱和食盐水
C2H2
乙烯 来源于石油裂解气
从两表中分析,现代工业上“乙烯氧化法”将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的可能原因.
①从产率和产量角度分析
 

②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C、E为气体,B、D为液体,D是一种不挥发性酸,其浓溶液有强氧化性,F的溶液与X共热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单质C,X是一种黑色粉末,B分子中有18个电子,实验室常用B和X制备单质E.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B、C、D、X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X>C>B>D(或写作MnO2>Cl2>H2O2>H2SO4
X>C>B>D(或写作MnO2>Cl2>H2O2>H2SO4

(2)X与铝高温下反应的方程式为
3MnO2+4Al
 高温 
.
 
3Mn+2Al2O3
3MnO2+4Al
 高温 
.
 
3Mn+2Al2O3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4)写出反应①、⑥的离子方程式:
Cl2+SO2+2H2O=4H++SO42-+2Cl-
Cl2+SO2+2H2O=4H++SO42-+2Cl-

MnO2+4H++2Cl-
  △  
.
 
Mn2++Cl2↑+2H2O
MnO2+4H++2Cl-
  △  
.
 
Mn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质A由3种元素组成,在一定量O2中高温煅烧经复杂反应生成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D、J为常见金属,B、C为氧化物,Y为无色无味液体.物质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有些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水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CuFeS2
CuFeS2

(2)④、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SO2+O2
催化剂
.
2SO3
2SO2+O2
催化剂
.
2SO3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3)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2Fe3+═3Fe2+
Fe+2Fe3+═3Fe2+

(4)检验H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取少量试样,加入KSCN溶液,试样变红色则证明Fe3+存在
取少量试样,加入KSCN溶液,试样变红色则证明Fe3+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开封一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只写一点就可);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
湿润的品红试纸
湿润的品红试纸
检验产生的气体.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并观察现象.
试管中出现浑浊
试管中出现浑浊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6)试管D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向吸收SO2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加溴水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Br2+2OH-=H2O+SO42-+2Br-
SO32-+Br2+2OH-=H2O+SO42-+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