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膝跳反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如果你是受试者,你的姿势是 。
⑵ 该反射叩击的部位如图中A所指,则A所表示的结构是 ,你的反应是 。如果你有意识地将腿部位的肌肉收缩,膝跳反射不能进行,
这说明 。
⑶ 若B部位损伤,叩击A,该反射是否发生? ,其原因是 。
⑷ 已知小儿麻痹症患者是由于损坏了图中的C,膝跳反射不再存在,原因是 。
⑸ 膝跳反射实验,主要是证明脊髓具有 功能,脊髓还具有 功能。
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踏青,小朋友们看见地上一把把“小伞”,都喜欢捡起来。这一把把小伞实际上就是野生蘑菇,但有许多野生蘑菇有毒,怎么办呢?
毒蘑菇的识别日前,有关部门提醒人们:春天时节,公园、风景区、山区又将有大量的野生蘑菇生长,而且今年的生长期可能比往年提早,千万不要采食,小心毒蘑菇夺人性命。
有资料显示,我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仍处于野生状态。
同时,毒蘑菇资源也非常丰富,多达190多种。专家指出,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茵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新鲜的毒蘑菇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迭90%以上。
不少毒菇中毒者都有这样的疑惑:曾经吃过同样的蘑菇,此前都没有中毒,为何偏偏这一次就中毒了?事实上,许多食用茵和毒菌非常相似,有的甚至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专家还指出,根据传统的经验和方法来识别毒菌和食用茵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凡是野生蘑菇,人们最好都不要采食。
另外,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专食野生茼的餐馆,但人们如在这类野生蘑菇餐馆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通常较轻。这类餐馆的蘑菇中毒的可能性有三种:一是收购时野生蘑菇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种,或长在有毒植物旁的食用菌(带毒性);二是食用量过多引起胃肠道不适;三是野生蘑菇未煮透(有些野生蘑菇新鲜时带毒,但经高温煮熟后毒性消失)。
有关卫生部门提醒,一旦发生毒菌中毒,要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治疗越早,死亡率越低。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减少毒物吸收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识别方法: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茵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茵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茵面厚实板硬,菌杆有菌轮,茵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茵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茵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测试: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采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革、些许犬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后,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说明蘑菇有毒,变黄则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则说明蘑菇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在烹饪野生蘑菇时一定要加些大蒜,既可验毒也可祛毒。
(1)从资料上分析:蘑菇都属于________个体;生长在________的环境中。
(2)民间传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这种说法科学吗?在野外采食时,应该注意什么?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