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有: A.钠与水界面各部分产生H2的量不同.所受推力不均匀, B.钠的密度比水小, C.钠与水反应放热.使熔点低的钠熔化成小球, D.钠不断与水反应, E.生成的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在下表填写与描述的现象相对应的原因. 实验现象 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闪亮的小球 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 的声音 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分)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有:

A.钠与水界面各部分产生H2的量不同,所受推力不均匀;     B.钠的密度比水小;

C.钠与水反应放热,使熔点低的钠熔化成小球;             D.钠不断与水反应; 

E.生成的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在下表填写与描述的现象相对应的原因。 

实验现象

原因(填以上序号)

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闪亮的小球

 

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有:

A.钠与水界面各部分产生H2的量不同,所受推力不均匀;

B.钠的密度比水小;

C.钠与水反应放热,使熔点低的钠熔化成小球;

D.钠不断与水反应;

E.生成的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在下表填写与描述的现象相对应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A: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盖上玻璃片;
实验B: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通入一定量的乙烯;
实验C: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瓶底放少量KMnO4固体,盖上玻璃片.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预期实验结果:水果成熟的先后顺序是
BAC
BAC
(用序号填写)
(2)解释你的预期结果的原因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为探究 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 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序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B
B
D
D
A
A
C
C
(2)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3)请你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的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减弱
,因此
金属
金属
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和解释都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解释
A 乙醇与浓硫酸按体积比1:3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一定有乙烯产生,因为乙醇、等也能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无水乙醇中 钠块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因为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推动钠块
C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是,最后白色沉淀溶解是生成可溶性的
D 热的苯酚水溶液自然冷却 变浑浊.是因为温度降低析出苯酚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精英家教网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