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A雌虫凶猛 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 D有利于种族延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濒危珍稀物种之一.全球现存的野外大熊猫的数量仅有1590只左右,主要栖息在我国四川、甘肃,海拔2000一4000米的高山中.保护野生大熊猫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5个,并且已于2001年在四川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大熊猫为主的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很多,例如它的食物结构单一,繁殖能力较弱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
人类活动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
人类活动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

(2)有的学者提出通过克隆技术繁殖大量大熊猫,然后送回野生环境以增加其种群数量,请你从遗传的多样化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弊端.
破坏了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多样化
破坏了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多样化

(3)列举一个你知道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的珍稀动物:
四川卧龙(大熊猫)或山西庞泉沟(褐马鸡)或江西鄱阳湖(白鹤)(或其他正确答案)
四川卧龙(大熊猫)或山西庞泉沟(褐马鸡)或江西鄱阳湖(白鹤)(或其他正确答案)

(4)你为保护野生动物可以做哪些工作?
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得分
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5?顺德区)实验分析:
小学生的大发现
2003年11月的一天,湖北省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蜜蜂不是靠翅振动发声的,它有专门的发音器官.”聂利说.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实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天,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等昆虫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这些昆虫在飞行时翅高速振动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她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2002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书本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探究.①她把蜜蜂的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②她剪去蜜蜂的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也能发出声音.为了进一步探究蜜蜂的发音,③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寻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④她用大头针刺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⑤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两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2003年8月中旬,在兰州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入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聂利是如何发现问题的?你认为她做实验①和②、④和⑤前作出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2)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其作用是什么?
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2)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生物科学素养才能有所发现?
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
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因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荣获了2001年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利用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在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计,有2.5×104千米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 800千米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107千克.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据调查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 988起,平均每年近1 000起.黄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发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很大.

(1)从这些资料分析,造成我国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有些种类快速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鱼类栖息环境的严重破坏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鱼类栖息环境的严重破坏

(2)结合以上资料,请你谈谈怎样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
不向水域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各种工厂污染物,禁止乱捕滥捞等
不向水域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各种工厂污染物,禁止乱捕滥捞等

(3)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不向水中乱扔垃圾,不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等(意思对即可)
不向水中乱扔垃圾,不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等(意思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资料分析:小学生的大发现
2001年,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和《十万个为什么》中得知,蜜蜂等昆虫没有发音器官,只是靠飞行时翅膀高速振动产生“嗡嗡”的声音.
2002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没有扇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书本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探究.①她把蜜蜂的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②她剪去蜜蜂的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也能发出声音.为了进一步探究蜜蜂的发音,③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寻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④她用大头针刺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⑤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两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它有专门的发音器官.
2003年8月中旬,在兰州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荣获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聂利是如何发现问题的?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扇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扇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

(2)你认为她做实验④和⑤前作出的假设是:
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3)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法、对照实验法等方法
观察法、对照实验法等方法

(4)将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其作用是什么?
进行表达和交流
进行表达和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