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质的量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下.则晶体中A.B.C三种元 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A.4:8:1 B.1:1:1 C.2:1:1 D.2:2:1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Ⅰ.原子半径:A<C<B<E<D
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D  C=E  A+B=C
Ⅲ.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C=2A
Ⅳ.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
请回答:
(1)甲为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气体,写出其电子式
;乙为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写出该单质的一种用途
作保护气
作保护气

(2)写出某黑色含F的磁性氧化物在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O4+8H+═2Fe3++Fe2++4H2O
Fe3O4+8H+═2Fe3++Fe2++4H2O

(3)向A、B、C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NO2+AgNO3═AgNO2↓+NH4NO3
NH4NO2+AgNO3═AgNO2↓+NH4NO3
,已知该盐溶液常温下呈酸性,则0.1mol/L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NO2->C(NH4+)>C(H+)>C(OH-
C(NO2->C(NH4+)>C(H+)>C(OH-

(4)写出C和D形成的化合物与EC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上述元素中的五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复盐,经检测该复盐中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2:1:2.则该复盐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
(NH42Fe(SO42
.为探究该复盐中的某种离子,取少量该复盐于试管中并加水溶解,滴加铁氰化钾溶液(K3[Fe(CN)6]),则现象和结论为
出现蓝色沉淀,证明有Fe2+
出现蓝色沉淀,证明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F、G七种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D、G含有同种元素.
已知:(Ⅰ)A为金属单质; B为红褐色固体;E为密度最小的气体;G为浅绿色溶液.
(Ⅱ)D为黄色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Ⅲ)D能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②⑤
②⑤
(填序号).
(2)G生成B有多种途径.若在G的溶液中加入与G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G转化为B,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反应③(即D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
2Fe3++SO2+2H2O=2Fe2++SO42-+4H+
2Fe3++SO2+2H2O=2Fe2++SO42-+4H+

(3)D的水溶液显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Fe3++3H2O?Fe(OH)3+3H+
Fe3++3H2O?Fe(OH)3+3H+

(4)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对气体C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0.1mol KI,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612×1023个.请按照要求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用化学用语解释
将少量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 溶液最初变成
Cl2+2I-=I2+2Cl-
Cl2+2I-=I2+2Cl-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继续通入气体 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2HIO3+10H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是中学化学中五种常见元素,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单质须保存在煤油中,与D形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
D 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生产漂白液
E 单质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二周期,ⅤA族
第二周期,ⅤA族
;其氢化物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为
NH3?H2O?NH4++OH-
NH3?H2O?NH4++OH-

(2)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3)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
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4)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
①③
①③

①酸雨   ②温室效应   ③光化学烟雾  ④臭氧层破坏
(5)若在D与E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出现的现象是
黄色溶液慢慢变为浅绿色
黄色溶液慢慢变为浅绿色
,负极的反应式为
Cu-2e-=Cu2+
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是中学化学中五种常见元素,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单质须保存在煤油中
D 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生产漂白液
E 单质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
,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为: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2)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对该固体中阳离子存在检验的操作方法是:
取该白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取该白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证明存在该阳离子.
(3)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
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4)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
①③
①③

①酸雨           ②温室效应        ③光化学烟雾      ④臭氧层破坏
(5)E制品通常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该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O2+2H2O+4e-=4OH-

(6)若在D与E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出现的现象是
黄色溶液慢慢变为浅绿色
黄色溶液慢慢变为浅绿色
,负极的反应式为:
Cu-2e-=Cu2+
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D、E同族;A与D、E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B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有重要应用.
(1)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钠、A和D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或化学键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共价键

(3)A、D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18电子的分子甲常温下甲是一种无色液体.甲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H2O2H++HO2ˉ
H2O2H++HO2ˉ

(4)A、C以1:2组成的共价分子乙也含有18电子,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将CuO还原为Cu2O,已知每1mol乙参加反应有 4mol电子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4CuO=N2↑+2Cu2O+2H2O
N2H4+4CuO=N2↑+2Cu2O+2H2O

(5)处理含BD、ED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两者反应,产物之一为单质E.已知反应生成1g E固体单质时放出8.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SO2(g)=2CO2(g)+S(s)△H=-268.8kJ?molˉ1
2CO(g)+SO2(g)=2CO2(g)+S(s)△H=-268.8kJ?molˉ1

(6)将0.500mol ED2(g)和0.300mol D2(g)放入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D2(g)+2ED2(g)?2ED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①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2(SO3)
c(O2)?c2(SO2)
c2(SO3)
c(O2)?c2(SO2)
②平衡时测得c(D2)=0.10 0mol?Lˉ1,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为
80%
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