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从某未发展乡村地区的土壤收集样本A,再由接近重工业的地点土壤收集样本B,A和B两样本各含不同细菌混合物。把等量的细菌样本A和样本B先分别悬浮在1毫升的液体培养基内,为抑制细菌分裂需要将A、B样本迅速在4℃环境储存。然后用接种针从每个样本液体培养基中各取一环,分别接种在不含镉和含有非致死剂量的镉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记数细菌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1.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接种细菌的方法一般是________。
2.下列是关于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的解释,其中合理的有( )
①B地点镉污染严重,诱导细菌发生抗镉定向变异
②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这是变异不定向性特性的表现
③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
④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接种培养前,同时取出一部分样本A用化学品X处理,然后分别在无镉与含镉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
上述两种培养基,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差异看应属于________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变化现象,说明样本A的细菌可能发生了________。
(Ⅱ)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对宿主的专一性,以及在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因为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现象,通过实验确诊。实验步骤如下:
1.第一步是进行________。即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第二步是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3.第三步是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________,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如果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写出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
4.对健康人群来说,除________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从题干信息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________传播。
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学问题:
⑴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必须使自身各个部位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①人体血液中的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动脉血中的CO2浓度升高时,形成
了对 的有效刺激,引起呼吸加快加深。以上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 。
②人体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间具有调节作用,请用简图表示两者间的调节作用。
⑵为了研究蛋白质对动物代谢的重要性,有人在保证其他营养物质供应的前提下,对小鼠进行了一些实验。请分析回答:
① 食物蛋白是足量的玉米蛋白,14天后小鼠死亡。分析得知玉米缺少色氨酸和赖氨酸。这说明: 同等重要。
② 在研究某氨基酸是否为必需氨基酸时,为小鼠提供缺少该种氨基酸的饲料,如果存活时间不长,就确认该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你认为此方案应如何改进?
。
③如果在为小鼠提供的营养物质中,去除糖类,代以足够蛋白质,小鼠是否会出现低血糖?并解释原因 。
⑶下图是陆生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细胞水平上解释根尖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 。
②在诱导因素作用下,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部位是 (填字母)
③A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 。当该种植物的根较长时间被水淹,叶片反而会出现萎蔫(缺水)的原因是 。
④参与调节C处生理活动的主要激素是 。
阅读下列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Ⅰ.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种常规实验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Ⅱ.核酸(DNA或RNA)分子杂交就是利用形成核酸杂交分子的原理来鉴定特定核酸分子的技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个不同DNA分子的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1)“PCR”及“DNA杂交”过程中,将DNA样品加热到94℃的目的是使DNA双链中________,使之成为单链。
(2)“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膜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最近,陕西林科基因工程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能早期预警白血病的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是利用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制作而成的。制作时,将与疾病有关的特定基因序列以特定的方式固定在芯片上,当其与标记样品中相应核酸分子杂交后,就可通过检测杂交信号获得诊断依据。据此推测白血病基因芯片的核芯成分--探针,不可能是__________。
[ ]
A.白血病病毒 B.白血病癌基因
C.白血病变异染色体 D.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免疫蛋白
(5)“核酸分子杂交”及“观察杂种细胞减数分裂联会配对”都可以用来鉴定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配对区域越多,亲缘关系越_________。
(6)美国纽约“911事件”使4000多人遇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死者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________→________→检测结果,得出结论。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氮和磷元素,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就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健康。因此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 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其原因是 。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生活污水中磷元素的排放量,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请勿用于60℃以上的热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4)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5)某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实验的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 现象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②由图可知该加酶洗衣粉中所添加酶的最适温度是 。
(6)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7)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请解释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