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的实验: 实验过程及现象: 讨论与推测: 如果按照萨顿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 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写出果蝇可能的基因型:红眼雌蝇 .白眼雌蝇 红眼雄蝇 .红眼雄蝇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证明了基因在 上.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只白眼雄果蝇。为了弄清白眼的遗传,便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所得F1无论雌雄均为红眼,这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在F2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数目比是3:1,并且雌蝇全是红眼,而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摩尔根的假设为:白眼基因(a)是隐性基因,它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根据这一假设摩尔根成功地解释了F2中雌雄果蝇的性状表现。

我们知道,X、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之间既有各自的非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又有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所以还可提出如下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a)位于X、Y的同源区段。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假设的解释过程。

(1)遗传图解:

(2)若实验室有未交配过的纯合的红眼与白眼雌雄果蝇(注:若是XAY、XaY,均看成纯合),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上述两个假设哪个符合实际。请写出实验方法步骤、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方法步骤;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________。

(2)实验材料:________。

(3)实验过程及现象:

P:红眼(♀)×白眼()→F1:________(♀和)→F2________(♀和)、________()。

(4)解释: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________相联系。

(5)验证:摩尔根等人后来又通过________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

(6)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有具有了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按形态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萨顿立即想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他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由此假说                      
                      。萨顿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2)1909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他用红眼的雌果蝇与这只白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红眼。他将子一代中红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就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来看,其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                 
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的性状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 
                                                                                  
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       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摩尔根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他所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有具有了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按形态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萨顿立即想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他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由此假说                      

                       。萨顿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2)1909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他用红眼的雌果蝇与这只白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红眼。他将子一代中红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就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来看,其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                  

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的性状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 

                                                                                  

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        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摩尔根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他所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有具有了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按形态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萨顿立即想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他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由此假说____
____。萨顿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

(2)1909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他用红眼的雌果蝇与这只白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红眼。他将子一代中红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就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来看,其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
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的性状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____
____
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____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摩尔根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他所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