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列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没有析出晶体现象的是( ) A. NaOH B. C. D. Ca(OH)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所示装置中,锌电极上一定没有气泡生成

B.向CaCl2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做氯化铵分解实验时,加热试管底部,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NaCl溶液的过程中无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装置中,锌电极上一定没有气泡生成
B.向CaCl2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做氯化铵分解实验时,加热试管底部,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NaCl溶液的过程中无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装置中,锌电极上一定没有气泡生成
B.向CaCl2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做氯化铵分解实验时,加热试管底部,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NaCl溶液的过程中无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风湿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还不断发现它的新用途,它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得到。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也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150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g水杨酸、5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条件下反应5~10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③ 将粗产品置于100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分钟,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mL 4mol•L -1盐酸,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乙酸酐在使用前需重新蒸馏,原因是                               。

(2)第①步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应采用_________ 加热方法,水杨酸与乙酸酐的反应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 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涤方法是                                            

    (4) 第③步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面所提供的仪器装置和药品制取NaHCO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室提供的药品、仪器装置如下:

药品:①2%NaOH溶液;②稀HCI;③稀H2SO4;④饱和KHCO3溶液;⑤浓H2SO4;⑥CaCO3固体;⑦K2CO3粉末仪器装置(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请按下表要求、填写选择的装置和药品.

(2)

如何检验所选择的CO2发生装置(X)的气密性,下列打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单孔塞: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如果干燥管内外液面没有一定高度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漏气.

B.

塞紧单孔塞,关闭开关,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如果用手捂住干燥管,管口处出现少量气泡,松手后,干燥管下端管口处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其他方案合理均给分)

C.

塞紧单孔塞,关闭开关,将干燥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加入水,如果出现内外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说明气密性完好

(3)

将装置按X、Y、Z顺序连接并检查气密性后,当加入药品实验时,X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Y装置中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_.

(4)

常温下,向Z装置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通入过量CO2后,Z装置内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若要保证乙装置中不析出晶体(不考虑过饱和溶液问题),NaOH溶液最大浓度不能超过________%(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