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图乙中d、e、f曲线所代表的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C.据图甲可得分泌蛋白的运动路线应为a→b→c
D.图乙中d、e、f的膜面积变化不同,说明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出现稳定性差异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改变的结果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癌症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细胞癌变机理和防治的研究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活跃的一个领域。请回答下列有关癌症及其防治的问题:
(1)癌细胞因能够__________而被称为永不死亡的细胞。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能够阻断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采用的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此类药物作用机理主要干扰________(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过程,从而阻断蛋白质的最终合成,达到终止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细胞癌变反映在细胞分化层次上,是细胞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而不能走向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道路,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化而成为永生细胞。
(2)医生将某肝癌患者的“肿瘤”切除后,有没有必要再对该患者进行一定的化疗或放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分子水平上看,细胞癌变是由于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了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4)下列哪些因素可诱发正常细胞的癌变?________。
A.紫外线 B.红外线 C.Rous肉瘤病毒 D.苯 E.纤维素 F.尼古丁
G.丙酮酸 H.维生素E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 、 、 (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 、 、 (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 。
(2)Mikael没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____ 。为什么?
(3) 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深究提供建议 。
(4)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