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通过染色体数目检查,有助于诊断下列哪种先天性疾病( )
A.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 D.青少年型糖尿病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其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①F1代通过______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产生正常的F2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 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其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①F1代通过______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产生正常的F2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 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某一位置原决定谷氨酰胺的—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请分析回答:
⑴正常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 (填 “增大”或“减小”),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⑵性腺发育不良与乳光牙病相比,独有的特点是 (填“能”或者“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根”。
⑶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A、a表示):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 。
③若3号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4号与一个患病男性(携带者)结婚,所生女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⑷5号与一位患乳光牙的女性结婚;他的一位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同学和一位正常女性结了婚。两位女性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这两个家庭应分别采取的检测措施为: 和 。
①染色体数目检测 ②基因检测 ③性别检测 ④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