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右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2.温度在300C ②0.10%CO2.温度在200C ③0.03%CO2.温度在300C ④0.03%CO2.温度在200C 由①②实验结果得出:在CO2%.光强度一致时.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由①③实验结果得出:当温度一定时.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P点的限制因子是 . 1-5 CCDDC 6-10 DCAAC 11-15 DDAAD 16-20 DDCCC 21-25 CBDCA 26-30 DCCDA 31-35 BCBDD 36-40 CABCB 41-45 BCBCC 46-50 BBCCB 51.(1)pH 的变化 绿豆幼苗株高 抑制 52.(1)①②③⑤ ②③ ①⑤ ③ (2)丙酮酸 C H2O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热能.维持体温恒定. (4)健那绿 53答案:(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 O2.酒精 K+.NO3- 葡萄糖 54.不同 55.囊状结构堆叠形成基粒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2)囊状结构的薄膜上4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Ⅱ.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大。

(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    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测量指标

分组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发现:某种海藻能在光照下积累有机物,也能在无光照下的含葡萄糖培养液中积累有机物。为探究该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的生物量(注:生物量是指单位体积藻体中的有机物积累量),设计了三个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一培养条件:含各种必需无机盐的培养液,不同的光照强度,定时通入空气。

(1)培养液中的Mg2+主要用于合成     ,PO43-主要用于合成磷脂、核酸和      。通入的空气所含的CO2的主要用途是        

(2)氧气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曲线中的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之一。






方案二培养条件:在“方案一”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量的葡萄糖,一定的光照,定时通入空气。

(3)测定的海藻生物量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g/L)

0

0.1

0.2

0.4

0.6

1.0

海藻生物量(g/L)

0.84

0.93

1.00

1.03

0.79

0.67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浓度为      g/L之间设计更细分的浓度梯度实验。

方案三培养条件:“方案一”培养液,定时通入空气,其他培养条件以及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如下表所示(“?”表示未测数据)。

是否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

有光照

无光照

是否添加适量的葡萄糖

不添加

添加

不添加

添加

单位体积的藻体有机物的变化量

++

-

+

说明:“+”和“-”分别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和消耗量

(4)请预测并用恰当的符号填写上表中的“?”     

(5)据三个方案分析,该海藻在           的培养条件,获得的生物量最大。

(6)其他条件保持适宜且相同,只改变温度,有机物积累量     (有变化、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