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与其他章节如光合作用和微生物代谢等进行综合考查. [典例精析] 例1: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B.与无氧呼吸的全过程不完全相同 C.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D.产物为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以及二者的区别.着重要求学生对有氧呼吸概念的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释放的能量较多.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释放出的能量较少.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答案:D. 例2: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 )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外界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就能达到蔬菜与水果储存保鲜的目的.生活生产实际中可通过低温.低氧.干燥等手段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但是干燥不能保鲜.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答案:B. 例3: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 ( ) A.N mol B.3N mol C.6N mol D.12N mol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 mol.由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可知.需消耗N/2 mol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C6H12O6+6O2 +6H2O 6CO2+12H2O+能量可知.人消耗N/2 mol的葡萄糖.可产生3N mol的CO2.答案:B. 例4: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产生出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三阶段反应.选项A是对的,选项B中高等植物不仅能进行有氧呼吸.亦可进行无氧呼吸,选项C中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可产生二氧化碳,选项D不论白天或黑暗.有氧呼吸的强度不变.BCD选项都错.答案:A. 例5: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mol数与消耗的O2mol数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计算.此比值应是( ) A.0.5 B.1.0 C.1.5 D.2.0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可知.呼吸作用产生的CO2mol数与消耗的O2mol数的比值是6:6=1.所以答案选B.答案:B. [常见误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的条件下甘蔗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度为2.0mg/100cm2·小时。测定甘蔗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吸收CO2的速度(负值表示释放),结果如表中所示。

(1)请在坐标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关系图(用光合作用过程消耗CO2速度表示的关系图)。

(2)分析依据表中数据绘制出的图像的变化趋势或得出的结论是                ,影响光合作用速度持续升高的其他外界因素是                    ,这对农业大棚蔬菜生产有何意义            

(3)一般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但甘蔗光合作用产物淀粉主要由维管束鞘细胞合成,而不是叶肉细胞,原因是叶肉细胞中缺少暗反应必需的酶M,为验证此结论,某同学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材料用具:A液(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B液(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基质)、酶M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一、取两支洁净试管I、II,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A液和2mLB液,I试和中再加入1mL清水,II试和中再加入1mL酶M稀释液。

二、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ATP、NADPH([H])后均通入适宜浓度的CO2,且在25℃水浴锅中保温。

三、一段时间后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

结果:试管I不变蓝,试管II变蓝。

结果分析:试管I中加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和清水,无酶M不能进行暗反应合成淀粉,故加碘不变蓝;试管II中加入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基质、清水和酶M能进行暗反应合成淀粉,故加碘变蓝。该同学以上设计及分析有何不足之处,请加以改正。

不足之处:                                                           

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物积累有密切关系(如下图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地表面积的比值。请据图并联系实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干物质产量低于光合作用实际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析干物质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原因。
①.叶面积指数为0~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两曲线中,哪一个能表示植物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关系?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其他各项的变化关系分析,在种植农作物时,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
(5)若该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当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时,进行合理开采最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6)从光合作用进程分析,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下降是受光合作用的哪一阶段影响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8分)

下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方框中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31.如要对此细胞与其他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则必须用         处理其〔  〕        结构以获得球形原生质体。

32.如果此细胞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则图中不应出现的结构有〔  〕〔  〕。

33.在缺氧条件下,该细胞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参与该细胞的光合作用需通过    层磷脂分子

34.此植物根部主动吸收钾离子所需ATP可由细胞中的                     处合成。

35.下列生理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此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   )

A.DNA复制          B.RNA复制          C.转录           D.逆转录

36.此细胞中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结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物积累有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地表面积的比值。请据图并联系实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干物质产量低于光合作用实际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干物质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原因。

①叶面积指数0~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②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3)图中a、b两曲线中,哪一个能表示植物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关系?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其他各项的变化关系,在种植农作物时,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

(5)若该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当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时,进行合理开采最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6)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下降是受光合作用的哪一阶段影响所致?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物积累有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地表面积的比值。请据图并联系实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干物质产量低于光合作用实际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干物质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原因。

①叶面积指数0~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②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

(3)图中a、b两曲线中,哪一个能表示植物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关系?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其他各项的变化关系,在种植农作物时,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

(5)若该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当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时,进行合理开采最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6)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干物质产量下降是受光合作用的哪一阶段影响所致?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