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科学研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㈠(10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对唾液进行稀释后得到),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1%CuSO4,1%Na2SO4,蒸馏水。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
取4支干净的试管,按照下表的设置,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37℃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
⑴请为本实验拟定一个课题??????????????????????? 。
⑵请分析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 。
⑶若1号试管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碘液的颜色),请预测其它3支试管的鉴定结果与1号试管的不同处。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4号试管??????????????????????????????? 。
㈡(8分)经实验发现0.5mg/L6-BA和0.3mg/LIAA的配比能诱导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比率达70%,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达5.3个,适当降低IAA浓度或不含IAA,效果是否不同呢?有人利用所提供的0.5mg/L6-BA和浓度分别为0.1mg/L、0.2mg/L、0.3mg/L的IAA进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思路:
①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成若干组,灭菌
②往培养基中各加入适量的0.5mg/L6-BA,并分别依次加入等量的0.1mg/L、0.2mg/L、0.3mg/L的IAA
③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
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
⑴指出上述实验思路的2处不足之处并改正
⑵制备菊花原生质体时,一般应将组织放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0.5~0.6mol/L甘露醇溶液的作用是??????? ,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时??????? (填两种细胞器)的活动明显增强。
分析有关实验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图形:
实验材料:甲.菠菜的绿叶;乙.紫色洋葱;丙.鸡肝研磨液;丁.酵母菌。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有关实验材料做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实验,你认为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 。
(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是洋葱的 ,该处的细胞大多处于A图中的 时期,A图中的 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用图A中的字母表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正确顺序: 。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B图为实验过程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其中的 组成(填写序号),此时细胞处于
过程中。
Ⅱ.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4)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 。
(5)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反应速率 | 0.38 | 0.42 | 0.45 | 0.5 | 0.7 | 1 | 0.55 | 0.25 | 0 |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6)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
(7)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分析有关实验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图形:
实验材料:甲、菠菜的绿叶;乙、紫色洋葱;丙、鸡肝研磨液;丁、酵母菌。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有关实验材料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实验,你认为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________。
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是洋葱的________,该处的细胞大多处于A图中的________时期,A图中的________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用图A中的字母表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正确顺序:________。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B图为实验过程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其中的________组成(填写序号),此时细胞处于________过程中。
Ⅱ.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
2.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3.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9.研究者现已普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请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1950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对一只肥胖鼠进行遗传测试,证明该鼠过度肥胖特征是可遗传的,表现为隐性遗传模式。研究者推测肥胖与基因的突变有关。
资料2. 1994年,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发现了此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leptin。研究者发现将外源leptin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小鼠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导致脂肪迅速分解。
资料3. 1995年,研究者发现肥胖基因的编码区含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共含有18 000个碱基对。用转基因方法借助大肠杆菌可生产leptin。同年科学家用免疫沉积法证实在瘦人的血浆中存在leptin。因此有人建议肥胖基因应更名为“瘦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leptin命名为“瘦素”。
资料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指出,基因遗传会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但肥胖主要与热量的摄取及运动相关。合理的减肥方法还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1)从遗传的角度看,肥胖基因发生突变,其表现型为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看,摄入过多的糖类时,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多余的糖类转变成脂肪,久而久之可造成肥胖。
(2)用分子探针检测肥胖基因及其信使RNA,发现只有脂肪细胞中含有其信使RNA,这是因为人类的肥胖基因在脂肪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以推算该信使RNA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分子。
(3)请你用中心法则图解的形式,表示肥胖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肥胖者加强运动,可促使组织中脂肪分解为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总的来看,个体表现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者现已普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请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1950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对一只肥胖鼠进行遗传测试,证明该鼠过度肥胖特征是可遗传的,表现为隐性遗传模式。研究者推测肥胖与基因的突变有关。
资料2. 1994年,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发现了此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leptin。研究者发现将外源leptin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小鼠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导致脂肪迅速分解。
资料3. 1995年,研究者发现肥胖基因的编码区含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共含有18 000个碱基对。用转基因方法借助大肠杆菌可生产leptin。同年科学家用免疫沉积法证实在瘦人的血浆中存在leptin。因此有人建议肥胖基因应更名为“瘦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leptin命名为“瘦素”。
资料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指出,基因遗传会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但肥胖主要与热量的摄取及运动相关。合理的减肥方法还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1)从遗传的角度看,肥胖基因发生突变,其表现型为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看,摄入过多的糖类时,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多余的糖类转变成脂肪,久而久之可造成肥胖。
(2)用分子探针检测肥胖基因及其信使RNA,发现只有脂肪细胞中含有其信使RNA,这是因为人类的肥胖基因在脂肪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以推算该信使RNA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分子。
(3)请你用中心法则图解的形式,表示肥胖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肥胖者加强运动,可促使组织中脂肪分解为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总的来看,个体表现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