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料分析 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Benson与M.Calvin予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2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3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食物)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江苏黄桥2013月考)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2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3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A. Benson与M. 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2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3

2

大量3 – 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 – 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想研制出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将活的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第二组:将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第三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第四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检查死鼠心脏中所存在的细菌加以分离和检查,发现它们竟然都是S型!
资料二:预防人感染肺炎双球菌,可接种的疫苗由含有23种最普遍的肺炎双球菌的多糖荚膜混合组成,目前上市使用的这种肺炎双球菌疫苗可以涵括己开发国家85~90%以上的侵袭性菌种。该疫苗对囊括的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并无预防效果。
(1)人接种疫苗后,不能预防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壁主要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组成
B.与酵母菌不同,R型、S型细菌均没有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C.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3)在第四组实验中,R型转化形成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说明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其变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
(4)结合免疫学的知识分析:将第三组实验后的小鼠培养一段时间,再将R型活菌与S型死菌混合后注入该鼠,请预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想研制出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将活的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第二组:将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第三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第四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检查死鼠心脏中所存在的细菌加以分离和检查,发现它们竟然都是S型!

资料二:预防人感染肺炎双球菌,可接种的疫苗由含有23种最普遍的肺炎双球菌的多糖荚膜混合组成,目前上市使用的这种肺炎双球菌疫苗可以涵括己开发国家85~90%以上的侵袭性菌种。该疫苗对囊括的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并无预防效果。

(1)人接种疫苗后,不能预防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壁主要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组成

B.与酵母菌不同,R型、S型细菌均没有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C.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3)在第四组实验中, R型转化形成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说明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其变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

(4)结合免疫学的知识分析:将第三组实验后的小鼠培养一段时间,再将R型活菌与S型死菌混合后注入该鼠,请预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