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某学生在实验时.有如下四步操作:①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②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③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l-2 cm处停止,④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在这四步操作中都有误的一组是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交叉互换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应为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其结果是产生更多基因型的配子,使后代形成更多的重组类型,关于交叉互换可用下述方法验证。
高中生物课本中叙述: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部分交换。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观象,便进行了研究。同学们在互联网上收集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将细胞置于含有某种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当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
资料二由于BrdU掺入的情况不同,经特殊染色后,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链掺有Brdu,则染色后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使DNA双螺旋程度降低,染色后着色浅。
资料三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根据资料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一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理;二是使用____的方法。

(2)实验步骤: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3)实验结果分析:若要观察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换,应选择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观察,请描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交叉互换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应为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其结果是产生更多基因型的配子,使后代形成更多的重组类型,关于交叉互换可用下述方法验证。

高中生物课本中叙述: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部分交换。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观象,便进行了研究。同学们在互联网上收集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  将细胞置于含有某种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当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

资料二  由于BrdU掺入的情况不同,经特殊染色后,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链掺有Brdu,则染色后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使DNA双螺旋程度降低,染色后着色浅。

资料三  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根据资料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一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理;二是使用         的方法。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分析:若要观察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换,应选择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观察,请描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3

2

A______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

++

-

+

C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右上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需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X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溶胶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X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1)先给本设计作出假说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上图所示的装置四套,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其中每套装置的a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c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10ml,b与d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②首先完成表内空格的填空(在C锥形瓶中添加试剂、溶液和气体的处理),然后按表格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添加试剂(供选:试剂1、2、3)

10mL的试剂2

10mL的试剂2

        

10mL的试剂2

添加溶液(供选:X溶液、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 X溶液

        

2mL X溶液

通气状况(供选:氧气、氮气)

持续通入足量的氮气

        

        

持续通入足量的氧气

(注:甲、乙、丙、丁四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5min,去除锥形瓶中的氧气,后按表格操作)

③将四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一段时间(8~10h)。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是否进行厌氧呼吸。

(3)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⑤甲、乙、丙三套变浑浊,丁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与氧气共同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18分)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需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X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溶胶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X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1)先给本设计作出假说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上图所示的装置四套,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其中每套装置的a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c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10ml,b与d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②首先完成表内空格的填空(在C锥形瓶中添加试剂、溶液和气体的处理),然后按表格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添加试剂(供选:试剂1、2、3)
10mL的试剂2
10mL的试剂2
            
10mL的试剂2
添加溶液(供选:X溶液、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 X溶液
              
2mL X溶液
通气状况(供选:氧气、氮气)
持续通入足量的氮气
         
               
持续通入足量的氧气
(注:甲、乙、丙、丁四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5min,去除锥形瓶中的氧气,后按表格操作)
③将四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一段时间(8~10h)。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是否进行厌氧呼吸。
(3)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