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B.0.1/4.1/4 C.0.1/8.0 D.1/2.1/4.1/8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11分)下图一是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不同的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二为该植物在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的a表示__           _;从图一可知,该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__          _;在细胞结构b基质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              __。

(2)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   

(3)图二中,影响M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当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处于M点时,图一b中的物质②将来自于___ 。

(4)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二中的N点将向___移动。

II.(5分)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        __mL/h。

(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_       __(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_                __。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           _反应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每空1分)图中的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0.3g/mL的蔗糖溶液,③为半透膜)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具有③半透膜,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④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甲图中的③,③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__________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__________。

(5)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9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质壁分离,较长时间后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江苏卷)30.(7分)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南京一中三模)(6分)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环保部门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

材料1: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

材料2: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

(1)检验员将1mL水样稀释1000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个/ml。

(2)将统计数据记录在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①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O.2

0.3

l

10

9

7

7

6.5

通过A组(或D组)数据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该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

(4)假如下图是太湖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kJ/m2.A)。请分析回答:

 

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               之间,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0.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0.03%;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请据图回答:

(1)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

________。

(3)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

A.通风
B.增施有机肥
C.延长生育期
D.施碳酸氢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