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 ▲ 。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_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冬季CO2浓度的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__;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8分)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写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用箭头和图中物质、字母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乙中每年冬季的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形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
(6分)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 ▲ 。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