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质量改变百分比(%) 时间(h)
温度(℃)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20 | 0 | +5 | +7 | +9 | +12 | +14 | +16 |
40 | 0 | +0.03 | 0 | -2 | -3 | -3.5 | -4 |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
。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 。
结果预测:
。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两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
某洗衣粉的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
质检局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
可通过观察 予以确认。
(2)某中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表中的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曲线图A、B的形式表示了出来。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 ,溶化洗衣粉的水温度应低于 。
②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降为零,用语言描述0℃~45℃时酶催化效率变化趋势 。
③请在B图中画出从75℃至45℃的催化效率变化曲线。这样画的理由是 。
④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不同温度下
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
(3)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 。
(4)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替代含磷洗衣粉的意义主要在于 。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图乙① 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 ,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 。该物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 有关。
(2)生物膜包括 ,它们在化学组成上都很相似,都以 为基本支架。由图乙看出,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 。
(3)关于图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突触由②③④构成
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②的选择透过性
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
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膜外为负电位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 Ca2+ 促使细胞内的H+ 以 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
(3)此外,Ca2+ 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
引起 __ __ 酶催化 mRNA 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_____ 。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 光照,给予乙组 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 ,并测量 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
请阅读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的相关资料,回答相应问题。
(1)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产生O(或消耗CO
)的体积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处,针筒的容量________(需向左/需向右/不需要)调节。
②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mL/h。
③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处。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mL/h。
(2)黑白瓶法——测溶氧量的变化
例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在起始和24小时后测定各组培养瓶中的氧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①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_________mg/L·24h。
②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24h。
③光照强度至少为____(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
(3)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一、图二。芥兰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芦荟夜晚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的_________。白天芦荟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的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白天10:00时,突然升高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和芥兰细胞中C3酸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白天在某时刻忽然发现芦荟植物细胞中C6H12O6含量增加,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环境因素)造成的。
③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