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培养微生物,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制备培养基:见下表。将各种成分放入烧杯内,加20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当它们融化后,补充水至定容。用0.1 mol/L的NAOH或0.1 mol/L的HCl将pH调至7.0~7.2,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待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此配方能够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为________。
(2)从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来看,上述培养基是________培养基,若该种培养基要用于一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还需要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
(3)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的实验中,有几处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控制温度环节及科学道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5)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从用途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
(6)在使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一般将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___。
(7)检验员将1 mL某水样稀释1000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稀释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的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已知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则上述水样中约有大肠杆菌________个/ml。
(8)上述检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完成。若在101、102、103倍稀释液中平均菌落数依次为2760、295、26,用0.1 ml稀释液进行涂布,则水样的菌落总数为________个/ml
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水少;另外,4月无锡气温都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不管是绿藻还是蓝藻,从代谢类型看,都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都是 。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人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人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 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 滤除水样中全部蓝澡,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始水样) | 0.2 | 0.3 | 0.3 | l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添加) | 0.2 | 0.2 | 0.3 | l | 10 | 9 | 7 | 7 | 6.5 |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 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水少;另外,4月无锡气温都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不管是绿藻还是蓝藻,从代谢类型看,都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都是 。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人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人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 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 滤除水样中全部蓝澡,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始水样) | 0.2 | 0.3 | 0.3 | l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添加) | 0.2 | 0.2 | 0.3 | l | 10 | 9 | 7 | 7 | 6.5 |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 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如图为蓝藻和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A、B均属于________细胞;从代谢类型上看,
A细胞内因含有_______和_________,属于自养型生物;B中绝大多数是营_______或
_______的异养生物。
(2)A中常见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A代表
的这类细胞也具有_________性;A、B与酵母菌代表的细胞具有相同的某些结构,这
说明了它们具有___________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