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解析:本题侧重于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比较.(1)杂交育种是具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在F2中出现所需的类型.若是显性性状还需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F2中矮秆抗病有1ttRR.2ttRr.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而且是不定向的.(4)单倍体育种是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可能有两个原因: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前者引起的变异是能遗传的,仅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仍是高秆基因.因是探究实验.结果和结论要分别考虑这两种情况. 答案:(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 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C.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中,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类,该类植株还需要用________ 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成为可育植株。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组,原因是基因突变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其产生过程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与A组方法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中,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类,该类植株还需要用________  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成为可育植株。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组,原因是基因突变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