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答案: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解析:演绎过程中.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并对验证的结果加以预测.所以B选项: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是正确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善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报春花的雌蕊与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
④.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请你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育种年限。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

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I.选择一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  得到F1种子;

II.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III.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IV.重复步骤III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

④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 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图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为了让F2自交,避免自然状态下进行异花传粉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植株中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育种年限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2 分)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及其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 支持 / 不支持 ) 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 (3 对常染色体 ,1 对性染色体 ) 的事实 , 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 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的情况 )

(2) 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 说明 : 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蝇来自于杂交实验的 F1 代 )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 , 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要求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和预期子代的基因型即可 , 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 B、b 。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

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可用_________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       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        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                   

④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