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此器 应是( ) A.电灯 B.电报 C.电话 D.电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的研究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也可以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观察,后者的观察称为实验。在研究过程中,一般首先根据观察或实验所得到的现象或事实提出一个结论,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对此结论进行解释,这种解释便称为假说,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如果实验证明假说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假说不再是假说,而成为一个新的学说。下面以疟疾发病因素的研究为例来体会这种方法的研究过程。

①19世纪,疟疾非常猖獗。研究人员根据疟疾的发病及分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低洼多水、气温较高地带容易使人得疟疾。

②为什么这样得地带容易流行疟疾呢?如何解释?研究人员设想:污水是导致疟疾的因素。如果这种设想是正确的,即污水果真能导致疟疾,那么清除污水可减少疟疾的发病率。于是人们开始清理污水,结果疟疾的发病率果然大大降低,说明研究人员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污水引起疟疾的正确结论。

③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污水是如何引发疟疾的呢?污水是否是引发疟疾的直接因素呢?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直接饮用污水,结果并未引发疟疾。

④后来,研究人员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最终得出“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以上材料揭示的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仔细分析②,写出科学研究不同阶段对应的具体内容。

假说:               

实验:               

学说:               

(3)材料③中“污水是引发疟疾的直接因素”的假说能称为一种学说吗?     

如何说明?                                

(4)对于以上疟疾致病因素的研究。最科学的学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细胞膜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____倍。

(4)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依据上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

(2) 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____倍。

(3)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

(4)细胞膜表面的        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

(5)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_,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特点是:       (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填需或不需)载体蛋白协助,运输的动力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
(2) 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____倍。
(3)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
(4)细胞膜表面的       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
(5)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_,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特点是:      (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填需或不需)载体蛋白协助,运输的动力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共15分,其中第Ⅰ题每空2分,第Ⅱ题每空1分)
Ⅰ.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患有甲种遗传病的占1/1600(基因为A、a)。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  病为红绿色盲病,另一种遗传病                           遗传病(请写遗传方式)。
(2)Ⅲ-11的基因型为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__ 
(4)若Ⅲ-11与该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已生育一患甲病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为甲病的几率是      
(5)Ⅱ-5和Ⅱ-6生育一个完全健康孩子的几率是       
Ⅱ.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是由法国神经学家Duchenne在19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遗传病,患者均不能存活至婚育年龄,20岁之前因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而死去。下图是某个家族此遗传病的系谱,请回答:

(1)由图推断,该致病基因最可能是                 遗传病。图中Ⅲ-4和Ⅲ-5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2)经调查,世界范围内每3500个男孩中会有一个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则该病在女性中出现的几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