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的措施是
[ ]
在保证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某植物的部分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其中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确保图中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顺利进行,应适时向完全培养液中 。若将完全培养液换成镁元素不足的培养液,则该植株的新叶将从 处获得所需镁元素。下表中数据是将该种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植物生长过程受 元素影响最大。
最初干重( g) | 2个月后的干重(g) | ||||
只含水 | 含N、P不含K | 含N、K不含P | 含P、K不含N | 含N、P、K | |
0.083 | 0.12 | 0.81 | 0.13 | 0.14 | 0.83 |
(2)经过检测发现,该植物吸收K+比吸收Ca2+多,这主要与 有关。
(3)又有实验发现:当此植物的吸水量增加有约1倍时,K+、Ca2+的吸收量约增加0.1-0.7倍,这说明 。
(4)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应该 的灌溉。同时结合 以促进矿质元素吸收。
(5)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 NaOH,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三碳化合物)与C5(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C3含量 ,C5含量 。
(6)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玻璃罩内CO2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CO2含量能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7)若改变光照强度,如上图所示,则曲线YZ段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是 。
(8)显微镜下观察图中植物叶的横切片,发现其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其叶片有结构。其光反应提供给暗反应的物质是 ,这些物质的作用是 ;该植物对CO2利用的特点是 。
(9)若用同位素14C标记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则在开始光合作用的最初阶段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有机物 中。若用同位素18O标记培养液中的水,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则在植物体内及周围钟罩内空气中能发现18O的物质有 (填写数字序号)
①O2 ②CO2 ③水蒸气 ④葡萄糖 ⑤氨基酸 ⑥脂肪
(10)在光合作用中能转换光能的物质是 。光反应第一步能量变化是 。
在保证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某植物的部分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其中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确保图中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顺利进行,应适时向完全培养液中________。若将完全培养液换成镁元素不足的培养液,则该植株的新叶将从________处获得所需镁元素。下表中数据是将该种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植物生长过程受________元素影响最大。
(2)经过检测发现,该植物吸收K+比吸收Ca2+多,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3)又有实验发现:当此植物的吸水量增加有约1倍时,K+、Ca2+的吸收量约增加0.1-0.7倍,这说明__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应该________的灌溉。同时结合________以促进矿质元素吸收。
(5)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三碳化合物)与C5(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C3含量________,C5含量________。
(6)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玻璃罩内CO2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CO2含量能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
(7)若改变光照强度,如图所示,则曲线YZ段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是________。
(8)显微镜下观察图中植物叶的横切片,发现其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其叶片有结构。其光反应提供给暗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这些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该植物对CO2利用的特点是________。
(9)若用同位素14C标记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则在开始光合作用的最初阶段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有机物________中。若用同位素18O标记培养液中的水,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则在植物体内及周围钟罩内空气中能发现18O的物质有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
①O2 ②CO2 ③水蒸气 ④葡萄糖 ⑤氨基酸 ⑥脂肪
(10)在光合作用中能转换光能的物质是________。光反应第一步能量变化是________。
(16分)温室栽培是现代农业特征之一。温室无土栽培具有作物产量高,对物质吸收充分和减少水资源浪费等优势,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主要以 方式进行,为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对营养液采取 措施。
(2)对缺水地区来说,利用温室无土栽培可以节约用水,其主要理由是 ;
(3)某学习小组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得大麦根尖不同区域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如下表:
与根尖端距离(mm) |
1 |
3 |
5 |
7 |
1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32P放射性 强度相对值 |
运输量 |
0 |
3 |
5 |
9 |
12 |
18 |
28 |
32 |
33 |
31 |
26 |
14 |
累积量 |
28 |
15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2 |
10 |
13 |
13 |
①根据上表数据绘出大麦根尖各区域32P累积量曲线图。
②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在距离根尖端1—3mm区域32P累积较多,与其他区域相比,该区域32P较多参与 等物质(写两种)的合成。
③若实验若干天后,幼苗出现萎蔫现象。推测原因是:
(4)“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
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见右图。在适宜光照下照射a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①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②a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