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等.它们广泛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在建筑行业用作防冻剂,在食品工业作防腐剂和增色剂;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NaCl相似,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
某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以下相关信息:
亚硝酸及亚硝酸盐的资料:
(1)HNO2是一种弱酸(比醋酸略强),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
(2)HNO2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氧化成I2
(3)AgNO2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4)NaNO2制备:
2NaOH+NO+NO2═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2NaNO3
 加热 
.
 
2NaNO2+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被还原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试液来区别
D.分别在这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3)为了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可以使用标准KMnO4溶液进行滴定,试回答:
①KMnO4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
 
(填“氧化剂”“还原剂”),该滴定过程
 
(填“要”或“不要”)另加指示剂.
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所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某同学在家中欲进行鉴别NaCl与NaNO2的实验,但他家中只有浓醋酸,请问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理由.
(5)现有氮的三种常见氧化物组成的混和气体44.8L(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态),其中N2O4、NO体积分数都为20%.
①将该气体通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则溶液中NaNO2的质量是
 
g;
②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灼烧则NaNO2物质的量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等.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在建筑行业用作防冻剂,在食品工业用作防腐剂和增色剂.它们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食盐相似,曾多次发生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经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以下相关信息: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

维生素C是还原剂

C.

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

亚硝酸盐被还原

(2)

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NaNO2和NaCl的是

[  ]

A.

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

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C.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

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3)

某同学把新制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

已知HNO2的酸性比醋酸略弱,某同学在家中欲进行鉴别NaCl与NaNO2的实验,但他家中只有浓醋酸,请问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