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一植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三者在所含酶的种类、数量和功能上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功能大体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功能不相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功能基本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功能不相同
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近年来,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方兴未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种苗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选材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培育出靠杂交育种无法得到的作物新品种。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需先用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
(3)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培养各种抗病疫苗。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之前,需先用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组织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能为人类提供诊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可获得数量足够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通常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构成__________________,用于癌症的治疗。
(08湖南六校联考)Ⅰ.(10分)在天气晴朗的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乙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丙图代表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图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 。
(2)丙图中 细胞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B点相对应;该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对应于甲图的 点。
(3)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在一昼夜内有何变化? 。判断依据是 。
II.(12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 激素的相对浓度 | |||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 脱落酸 | |
茎尖 | +++ | +++ | +++ | ― |
幼叶 | +++ | +++ | ― | ― |
伸长茎 | ++ | ++ | ― | ― |
侧 芽 | + | + | ― | ― |
成熟叶 | + | + | ― | +++ |
根 | + | + | ― | ― |
根 尖 | ++ | ― |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必需添加的激素是 。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 _ 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果预测: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验结论: 。回答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方面的问题(共20分)
I.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局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中填图中序号, 上填文字。
(1)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 细胞。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 →[ ] → ⑤ → 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 H2O,那么水中的H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填写基团)。
(3)从图1中可以看出,⑦溶酶体起源于 ,细胞从外界吞入颗粒物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含有 ,能将颗粒物降解后排出。
(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5)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II.某学校打算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和饲养小动物,以丰富学生的生命科学实验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微生物培养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微生物菌种。
(6)对买回来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首先制备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需的原料除了牛肉膏和蛋白胨之外还需要 。培养基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 。
(7)由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复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是 ,原因是 。
(8)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烧瓶中,用两层牛皮纸扎紧瓶口后置于 中灭菌。于此同时,还需将 一起灭菌。灭菌完毕后拔掉电源,待锅内压力自然降到零时,将三角烧瓶等取出。
(9)接种时的关键是“无菌”。确保无菌的方法有 (写出3种)。
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
图2示学生们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
(10)接种以前进行的一系列稀释操作,目的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 。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如果一培养基上有3个菌落,则1g土壤中大致的活菌数量是 。
(11)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 是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