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12分)下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关系,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请回答:
(1)影响图中曲线ab段和bc段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如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则曲线能否持续上升?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外,还需提高作物的抗寒抗逆性。研究发现在某些深海鱼中存在抗冻蛋白基因afp,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将抗冻蛋白基因afp导入植物细胞从而提高抗寒能力。该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利用_____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II.(8分)下表是某研究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虫、姒妇和线虫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 0.01 | 1 | 10 | 30(远郊农用) |
铬浓度(mg/kg) | 0.25 | 0.21 | 0.12 | 0.08 |
螨虫密度(个/m2) | 16480 | 2265 | 1047 | 1069 |
鼠妇密度(个/m2) | 43 | 687 | 2012 | 2687 |
线虫密度(个/m2) | 36 | 750 | 1980 | 2490 |
(10分)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10分)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I、人们对光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此后,没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1642年,比利时的赫尔蒙特才首次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将柳树和干土分别称重→栽种在密封桶内,只浇水→五年后→柳树增重74.47kg,而土壤只损失0.06kg.赫尔蒙特由此实验得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但赫尔蒙特得出这样的结论忽视了 对实验的影响。
(2)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他又将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与小鼠一起放置在密闭的钟罩中——蜡烛不容易 熄灭,小鼠也不容易窒息死亡。普里斯特里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够 。
(3)1779年英格豪斯将普里斯特里实验在光下与无光下对照,证明植物更新空气离开 光照。1864年萨克斯进行了如下研究“紫苏——暗处理——部分叶片遮光——光照 一段时间——脱色后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 粉。萨克斯实验中对紫苏暗处理,是为了耗尽植物体内原有的 ;若不进行暗处理,实验时用碘液处理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均会 。
(4)1880年恩格尔曼水绵细胞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至此人们才认识了光 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中的氧原子究竟来是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CO2还是H2O仍无法确定。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实 验: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放在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检测产生的氧气均为18O。
从这组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参加光合作用的 H2O?——;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 。
Ⅱ、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
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 速率。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
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
(3)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
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在一定条件下,增强光照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但在夏季的中午,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不但没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水光解产生的H+ 数量不足 B.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数量不够
C.气孔关闭,CO2不足 D.光反应过程中NADPH形成太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