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 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 | 螺狮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 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3) 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4) 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假如在你的前面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处理获得的:
第一步,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
第二步,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克洗衣粉和0.3克尿素;B烧杯中加入0.3克尿素;C烧杯中不加任何物质。
第三步,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
根据上述前处理过程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大小?
(2)前处理过程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你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4)上述实验不能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元素,如何修改上述实验过程来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
(5)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为“水质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营养化。上述实验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可能是什么?
解题探究 本题探究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绿藻滋生的实验。(1)计算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可以先镜检后求其平均值,再比较或用计数板计数后比较。(2)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以消除对实验的干扰。(3)P可以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4)要证明N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可以另设一个烧杯,只加洗衣粉,而不加尿素,然后观察藻类生长情况。(5)天然池塘中氮素并不缺乏,因为天然池塘中可存在较多的含固氮菌和蓝藻等,但P大量缺乏,P是最主要的富营养化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 | 螺狮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 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
| A | B | C | D | E |
Pg | 15.9 | 870.7 | 0.9 | 141.0 | 211.5 |
Pn | 2.8 | 369.4 | 0.3 | 61.9 | 20.1 |
R | 13.1 | 501.3 | 0.6 | 79.1 | 191.4 |
(5)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自然界中以及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根瘤菌能完成图中①的过程,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
(2)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外的过程是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3)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松土还抑制了图中③的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请列举氮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N、P等矿质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导致富营养化,其变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 ③水中含氧量增加 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毒气体增加 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 ⑥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