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分)下图1为细胞的放大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其去向,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图2表示胰岛素对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⑧、⑨表示细胞生理活动,细胞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GLUT4。据图回答:
??
(1)利用磷脂酶处理,功能受到影的细胞器不包括????? (填序号),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 ?? ????????????????????????????????????? (填序号)。
(2)结构①中发生的反应是?? ???????? ,所生成水分子中H来自?? ??????? 。
(3)若图1所示细胞进入衰老状态,则⑤的变化为 ??????????????? (至少答两点)。
(4)图2中[⑧]表示 ? 过程,它能调节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该作用的完成直接依赖于细胞膜的特点:??? ????? 。II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从图2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
(8分)下图1为细胞的放大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其去向,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图2表示胰岛素对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⑧、⑨表示细胞生理活动,细胞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GLUT4。据图回答:
(1)利用磷脂酶处理,功能受到影的细胞器不包括 (填序号),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 (填序号)。
(2)结构①中发生的反应是 ,所生成水分子中H来自 。
(3)若图1所示细胞进入衰老状态,则⑤的变化为 (至少答两点)。
(4)图2中[⑧]表示 过程,它能调节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该作用的完成直接依赖于细胞膜的特点: 。II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从图2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8.(8分)图1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PTH)和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示意图,图2为PTH (84个氨基酸的肽链)的合成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钙元素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分布在血液、组织液及软组织中。当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_________等症状,通过补充一种脂质类物质_________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2)图中两种激素从产生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蛋白相结合实现了细胞膜_________的功能。从图1中可看出,PTH和降钙素通过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了血钙浓度的相对稳定。
(3)图2中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其中直接指导合成前甲状旁腺素原的模板上至少有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过程②和③断开的化学键为_________。
8.(8分)图1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PTH)和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示意图,图2为PTH(84个氨基酸的肽链)的合成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钙元素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分布在血液、组织液及软组织中。当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_________等症状,通过补充一种脂质类物质_________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2)图中两种激素从产生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蛋白相结合实现了细胞膜_________的功能。从图1中可看出,PTH和降钙素通过相互_________,共同维持了血钙浓度的相对稳定。
(3)图2中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其中直接指导合成前甲状旁腺素原的模板上至少有_________个核糖核苷酸,过程②和③断开的化学键为_________。
(8分,每空1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 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而植物的顶端优势是 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导致 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的。
(2)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根分化的必要条件。图中倒挂柳条远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地端的原因是,柳条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 端向形态学 端运输。
(3)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下表是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已知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①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科学家分别对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GA进行检测,发现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GA合成的影响是 (促进、抑制、无作用)。
③当选用该植物的GA不敏感型突变体做实验时,发现在强光下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GA浓度比弱光下低。由此可知,较强的光照是通过 来促进种子萌发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