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方案设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梦想不断成真,一些始料未及的环境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类面前。2007年入夏以来,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等相继出现蓝藻爆发,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中科院正致力于污染处理问题。

(一)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二)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蓝藻属于      ,若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                    

(三)大范围蓝藻爆发的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毒素,是该生物的         (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计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例如: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      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四)科研人员试图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

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

(1)在接种之前,应对培养基进行                 。若从微生物的营养角度分析,培养蓝藻,与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的显著不同是                            

(2)图中②、⑤通常接种的是①、④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3)图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溶藻细菌培养液。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                   

(4)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吉林市一检)Ⅰ(8分)德国科学家豪森是2008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的研究证实宫颈癌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存在联系,为宫颈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现在宫颈癌疫苗已经开发出来,使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

(1)理论上讲,可以先将纯化的HPV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HPV的_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并且能被人的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就能得到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了。

(2)HPV疫苗的作用是使一部分淋巴细胞在反应阶段形成_______,当HPV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即____________免疫。

Ⅱ(12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梦想不断成真,一些始料未及的环境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类面前。2007年入夏以来,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等相继出现蓝藻爆发,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中科院正致力于污染处理问题。

(一)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二)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蓝藻属于       ,若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      

(三)大范围蓝藻爆发的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毒素,是该生物的     (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例如: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   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四)科研人员试图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

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

 

 

(1)在接种之前,应对培养基进行           。若从微生物的营养角度分析,培养蓝藻,与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的显著不同是               

(2)图中②、⑤通常接种的是①、④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3)图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溶藻细菌培养液。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                       

(4)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