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过程指的是:
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
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1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I.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预期结呆和结论:
(1)若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
(2)若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
(3)若F2中雌和雄=2∶1,则说明 。
Ⅱ.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如右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右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
(2)请选择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通过交配,来判断左旋椎实螺是否是纯合子。(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3)Fl自交后代全都表现为“右旋螺”,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如何再进一步做实验加以验证?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I.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预期结呆和结论:
(1)若F2中表现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
(2)若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
(3)若F2中雌和雄=2∶1,则说明 。
Ⅱ.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如右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右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
(2)请选择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通过交配,来判断左旋椎实螺是否是纯合子。(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3)Fl自交后代全都表现为“右旋螺”,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如何再进一步做实验加以验证?
Ⅰ.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
(1)F2种皮颜色发生性状分离 (能/不能)在同一豆荚体现, (能/不能)在同一植株体现。
(2)①P1的基因型是 ;
②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其纯种个体大约占 。
(3)从F2中取出一粒黑色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杂交,预计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Ⅱ.(1)孟德尔选择了碗豆的如下7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性状 | 种子形状 | 子叶颜色 | 种皮颜色 | 豆荚形状 | 豆荚颜色 | 花的位置 | 茎的高度 |
显性 | 圆形 | 黄色 | 灰色 | 饱满 | 绿色 | 叶腋 | 高茎 |
隐性 | 皱缩 | 绿色 | 白色 | 皱缩 | 黄色 | 顶生 | 矮茎 |
孟德尔选择 两对相对性状研究自由组合定律,观察到F2的性状分离比9:3:3:1所用的时间最短,原因是 。
(2)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作正反交时,F1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是母系遗传,也可能是母性效应。推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蚀饲养,也可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现有纯合的右旋(其因型DD)和左旋(基因型dd)推实螺若干,请选择一对亲本,通过两代交配,证明螺壳的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学家们成功的关键。
(1)孟德尔在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又巧妙设计了______ _ 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演绎,最后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2)萨顿利用 的方法,提出DNA位于染色体上。
(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 模型。50年代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请利用桑格和尼克森构建的模型来说明“暗—亮—暗”结构指的是 。
(4)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 。
(5)同位素追踪法所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14C、15N、18O、32P、35S等。请举出两例利用到这些元素的实验。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