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I、II题
I.(8分)下图一表示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CO2充足),西红柿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二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5~8h间,使呼吸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密闭容器内 。
(2)图二曲线丙中,A点植株细胞内能生成ATP的场所有 。曲线乙的峰值低于曲线甲,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弱。
(3)图二中, A、C、D三点,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
(4)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也可以吗?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若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则它厌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会与酒精发生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
实验器具和试剂:如a~d所示实验装置,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等。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
实验组的装置序号: ;对照组的装置序号: 。
②请写出检测该实验结果的方法。
。
II.(分)(16分)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 。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神经递质由此释放方式属于
(填物质运输的方式)。
(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该类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
(3)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_____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内
分泌腺的活动。
回答下列I、II题
I.(8分)下图一表示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CO2充足),西红柿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二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5~8h间,使呼吸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密闭容器内 。
(2)图二曲线丙中,A点植株细胞内能生成ATP的场所有 。曲线乙的峰值低于曲线甲,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弱。
(3)图二中, A、C、D三点,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
(4)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也可以吗?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若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则它厌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会与酒精发生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
实验器具和试剂:如a~d所示实验装置,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等。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
实验组的装置序号: ;对照组的装置序号: 。
②请写出检测该实验结果的方法。
。
II.(分)(16分)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 。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神经递质由此释放方式属于
(填物质运输的方式)。
(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该类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
(3)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_____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内
分泌腺的活动。
(09天津市十二校联考) I.(16分)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动物脑的研究不断深入。人类的脑中有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它是谷氨酸在一种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来。有一种病在静止或运动时有舞蹈样动作,称为舞蹈病,就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脱羧酶所致。
(1)谷氨酸的R基是-C3H5O2,则谷氨酸的分子式是 。
(2)r-氨基丁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暂时贮存于突触小体的 内,当神经兴奋时,可以迅速通过 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用于突触后膜。
(3)舞蹈病是一种遗传病,这种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该实例体现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性状。
(4)右图为某家族舞蹈病的遗传系谱图,I1与I2所生孩子
含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5)垂体是动物的重要内分泌腺,它由前叶与后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活动受到下丘脑控制。为了研究这一机制,科学家用狗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垂体前叶切除,狗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②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狗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③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同实验①。
根据上述①~③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实验①可推测垂体前叶释放 ,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实验②③证明下丘脑通过 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II.(12分)若证明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 ,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只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mL。
③向A、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mL__________ ,摇匀,再分别加入3_____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Ⅰ.下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
(2)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________;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制相关腺体的分泌活动,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
(3)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 由此推测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激素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
(4)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
手术/处理方法 |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 |
|
卵巢平均重量(mg) |
子宫平均重量(mg) |
||
1 |
不做处理 |
68 |
216 |
2 |
A |
36 |
93 |
3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
37 |
219 |
4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
66 |
218 |
请回答:①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________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②表中第________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③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10分)现象和数据分析。
(1)现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病人,他们的主要症状如下。
甲:生长迟缓,智力却正常;乙:全身浮肿,心跳缓慢;丙:尿液中查出葡萄糖;
丁:身体削瘦,极易激动;戊:人到青年,无第二性征。
请从人体内分泌角度分析其病因可能与那一种内分泌腺功能失常有关?
甲: ,乙:甲状腺,丙:胰岛,丁: ,戊:生殖腺
(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 测定值 | 单位 | 参考范围 |
血清葡萄糖 | 223 | mg/dL | 60—110 |
甘油三脂 | 217 | mg/dL | 50—200 |
总胆固醇 | 179 | mg/dL | 150—220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5.9 | uIU/mL | 1.4—4.4 |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
甲 | - | - | -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