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女性子宫癌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过程的完成仅需40min左右,这是因为: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③多点复制 ④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样品DNA经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可以克隆出大量DNA分子。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PCR技术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回答:
(1)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活细胞内该过程可由__________酶作用来完成,两过程均是破坏了DNA分子双链间的__________键。
(2)某样品DNA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1∶2,现在要得到1000个拷贝(即与样本相同的DNA),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由于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可以利用STR?PCR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首先获取被测试者的DNA中的相关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并进行PCR扩增,取其中一样本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特定的DNA小片段,放进凝胶内,进行电泳使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有关的STR。相同的STR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黑色条带。每个人的条带一半与其母亲的条带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带吻合。
①限制性内切酶能将DNA样品切割成特定的小片段,这主要体现了酶的________。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作用条件温和
②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基因身份证明”是否一定完全相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图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指纹图谱示意图,请推测该小孩的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所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在细胞中是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两条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PCR技术的必需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
(4)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将一个用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含有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之后,则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
(5)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你认为可用PCR技术扩增他血液中的
[ ]
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获得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⑴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样品中DNA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完成的。
⑵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合成遵循 。
⑶在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率与DNA样品中的一样,这说明新DNA分子是 。
⑷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样品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之后,含15N标记的DNA分子链数占全部DNA总链数的比例为 。
⑸选择PCR技术与人体细胞内DNA的合成过程可知,二者的必需条件中,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3个分别是 。
⑹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你认为可用PCR技术扩增他血液中的( )
A.白细胞DNA B.病毒的蛋白质 C.血浆中的抗体 D.病毒的核酸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