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l06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l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g/ml,并且比天然—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胚胎工程 D.基因工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