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分)小鼠经常用于遗传学研究。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在某种小鼠种群饲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小耳雄性鼠,然后利用该小耳鼠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正常耳(♀)×小耳(♂)→F1:全为正常耳F2:雌性全为正常耳,雄性正常耳、小耳各一半
实验二:F1中的正常耳(♀)×小耳(♂)→正常耳、小耳在雌雄个体中各占一半
①科研小组认为“小耳”性状来源于基因突变,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耳”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小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共有三种表现型,黑色(A_B_)、棕色(A_bb)和白色(aaB_或aabb);毛的长短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表是科研小组利用三组亲本进行多次杂交获得后代的统计结果:
组别[来源:学+科+网Z+X+X+K] | 亲本组[来源:学科网ZXXK] |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 |||||
黑色长毛 | 棕色长毛 | 白色长毛 | 黑色短毛 | 棕色短毛 | 白色短毛 | ||
1 |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 | 9/32 | 3/32 | 4/32 | 9/32 | 3/32 | 4/32 |
2 | 黑色长毛×白色长毛 | 9/16 | 3/16 | 0 | 3/16 | 1/16 | 0 |
3 | 棕色长毛×棕色短毛 | 0 | 3/8 | 1/8 | 0 | 3/8 | 1/8 |
下图表示某稳定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种群d含的能量1.3×108kJ,则种群a至少约含_____________kJ。
(3)在池塘中,种群b数量的增长将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b数量的增加,这说明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4)养殖户借鉴外地经验,改变了生产方式,在塘基上种桑树,用蚕沙喂鱼,塘泥肥桑。这么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池塘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c死亡。导致c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0、N2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__________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价值。
(4)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
(5)图中的B代表__________ C代表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2)图中B和C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__________ (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