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成分的区分依据:按它们的营养功能) 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 等各种无机盐 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 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①绿色植物 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 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 ①大部分动物 ②非绿色植物.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素吸取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来的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在生态上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捕虫时则属于消费者.)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4)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 ①大部分微生物(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等细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放线菌), ②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甲虫.皮蠹.粪金龟子等). (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能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和胰岛细胞联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饭后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使_________向突触间隙释放________,促使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_________,此种调节主要属于_________调节。
(2)与胰岛细胞中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具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该激素从产生部位到起作用的部位所经过的内环境依次是______→______→靶细胞周围的组织液。
(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能产生调节水平衡的激素 ③能产生调节盐平衡的激素 ④可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⑤有体温调节中枢 ⑥具有感受渗透压 变化的感受器 ⑦有渴觉中枢
(4)该图中所示的神经细胞、胰岛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却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其中“相同”是因为___________;“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表示某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A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所有成分可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能依据蜥蜴的气味捕杀后者,蜥蜴也能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而躲避猎物,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除了天敌之外,影响蜥蜴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分)

(3)鹰所占有的营养级为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要使鹰的同化量增加m,则至少需要消耗仙人掌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该沙漠地区被分割成不同环境的几个区域,这种变化将导致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天津卷)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 CO2·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叶绿素相对含量

25℃

有菌根

8.8

62

50

39

无菌根

6.5

62

120

33

15℃

有菌根

6.4

58

78

31

无菌根

3.8

42

157

28

5℃

有菌根

4.0

44

80

26

无菌根

1.4

17

242

23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天津卷)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 CO2·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叶绿素相对含量

25℃

有菌根

8.8

62

50

39

无菌根

6.5

62

120

33

15℃

有菌根

6.4

58

78

31

无菌根

3.8

42

157

28

5℃

有菌根

4.0

44

80

26

无菌根

1.4

17

242

23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________,属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

(2)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 ]________与[ ]________分离的现象。

(3)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是指[ ]________。乙图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对甲、乙细胞中的________进行染色,使之呈现________色,此实验对材料的要求是:甲、乙细胞必须是________。

(5)制作红茶的关键过程是“将细胞揉破”,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接触,底物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从而使茶叶变褐色,甲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乙图中组成生物膜系统的区别是乙图中无________和________。制作绿茶(茶叶为绿色)过程中有热锅炒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