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非生物 因素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 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 机物(%) |
6.5 |
3.8 |
205 |
落 叶 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 (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 (mg·kg-1) |
9.4 |
4.5 |
2.3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 ,理由是 。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草本植物会 ;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 ;田鼠的数量会 。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非生物 因素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 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 机物(%) | 6.5 | 3.8 | 205 |
落 叶 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 (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 (mg·kg-1) | 9.4 | 4.5 | 2.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__。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________。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丙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________。
Ⅱ.(2011年濮阳一模)冬季寒潮过后,紫云英的部分叶片会变红。为了探究紫云英叶片变红的原因,某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紫云英叶片变红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材料:略
实验步骤:①在同一紫云英植株上取叶龄相同的正常绿叶和红叶各若干片。各称取5克叶片剪碎后放入A、B两个研钵中。
②分别向A、B两个研钵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并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得到两组滤纸条。④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请回答:
(1)实验步骤③分离滤液中的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________不同,从而将它们分离开。
(2)根据实验假设,同学们应着重观察和比较两组滤纸条上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从上到下)。
(3)实验预期和结论:红叶组和绿叶组对比,若红叶组着重观察的那条色素带颜色________,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4)实验中有一同学,两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都不明显且界限不清晰,从实验操作上看,你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
(5)此次探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证明了上述的假设不成立。那么,根据你所掌握的细胞学知识,你认为紫云英叶片变红最可能的原因与叶肉细胞内________中的色素有关。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
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非生物 因素 | 地点 A | 地点 B | 地点 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 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 机物(%) | 6.5 | 3.8 | 205 |
落 叶 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 (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 (mg·kg-1) | 9.4 | 4.5 | 2.3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
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
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 ,理由是 。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
于 。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草本植物
会 ;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 ;田
鼠的数量会 。
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 |
(2)暗反应包括[6] 和[5] 。
(3)若突然降低CO2的浓度,则叶绿体中下列物质的含量变化是[3] ,[4]________,C3________,C5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