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3 (2)1与2 (3)4与1 (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有关 19.实验一结论:胚根向重力Ca2+有关. 实验二 (2)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 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 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 (3)实验结果: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4)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和.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八) 1.D 2.D 3.C 4.B 5.C 6.D 7.C 8.D 9.C 10.B 11.D 12.D 13.C 14.A 15.C 16.170万头 17.衰退.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出生.密度.B 5.A 18.J.种群密度.种内斗争.出生率 死亡率 S 19.出生率.死亡率 (3)计划生育.S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九) 1-5A CACA 6-10A BCDA 11-15C BBDC 16-17 AD 18(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 19 食物充足又无天敌 (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 20.CBAD 21.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4)增长型 种群幼年个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十) 1-5DDBAB 6-10ACCCB 11-15AABAD 16. 虎鲸.须鲸 (4)竞争 捕食 竞争和捕食 (5) 125kg 17.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 2 )自动调节 ( 3 )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 4 )入水口 18.1)生物防治.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 2)次级.2 3)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差. 19.(1)B.A.C.D, D (2)A.C,B (3)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的多样性破坏越大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1-5 DDCBB 6-10 CCCBC 11-15 BBBBC 16. 4.8×107,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消耗掉,-部分能量随着遗体.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恢复动态平衡 (4)数量,能量, 17.CO2 有机物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 温室效应 (5)a:错.“彻底捕杀 改为“适当捕杀 ,b:错.“大量繁殖 改为 “适当繁殖 , c:错.“减少分解者 改为“增加分解者 , 17.(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较短 (3)分解者,矿质离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18.自动调节能力,森林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4)适应的相对性 (5)控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农作物,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害基因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1-5.AABCD 6-10 BDCCB 11-15 CDDCA 16.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 17. (1)NH3 (2) 分解者,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 18.(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 (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 (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19.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1-5 CCBDB 6-10 CCADC 11-15 CAAAA 16(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B→C→E A→F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17.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转.后者f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8.(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分解者 增长 环境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19.(1)③什么都不放 一只田螺 一枝金鱼藻 一只田螺和一枝金鱼藻 ⑤较强的散射光 (2)不变 对照 下降 上升 无变化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1---5. C A C BA 6---10 B A C D B 11-15 DBBC A 16.(1)A.B.C (2)B (3)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B (5)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17.(1)传出神经纤维 (2)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3)从G→F→H (4)组织液,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18.(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b.c.d.e.f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 (4)次生演替,1/25~1/100m 19. (1)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2)第二步:将叶片均分为两组.编号 第三步:在a组的叶片的右半部某一部位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在b组相应部位涂抹等量的蒸馏水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a组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和b组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结果:a组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b组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1-5DDDDC 6-10ADDBB 11-15 DDCDC 16. 细胞体或树突膜 (3)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1)鼠类的天敌的数量增加以及食物的减少 不能超载放牧 18. (1)下降 ①植物死亡.光合作用停止.氧气不能再生 ②池塘内需氧型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2)白天.无污染的湖水中(3)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动态(4)大型鱼类 第四营养级 三 少 19. (1)戊 (从图解看.戊均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甲.乙.丁 既是竞争.又是捕食关系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员中的分解者 (5)3250千克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a)、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实验二: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髙秆植株(丁)。

请回答:

(1) 若要检测白化苗是否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最简便快速的方案是_________。

(2) 若对白化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其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 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此实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_________

(3)若根细胞膜上Mg+(合成叶绿素的成分)载体的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 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移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_________ ,如果mRNA上 UGG因为基因突变成为UGC,则该玉米植株_________ (选“是”或“否”)为白化苗。

(4) 若利用高杆抗病玉米培育固氮新品种。获取目的基因时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 。如果 使用植物病毒为运载体,则该病毒必须是以_________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成功导入目的 基因的玉米受体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表现了_________ 。

(5)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 等育种技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导染色 体恢复正常的原理是_________

(6) 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

(7) 选取F1中全部抗病高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再自交获得 F3,则F3中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为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

Ⅰ.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气浓度的黑暗环境中,分别测得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结果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添加水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曲线。?

(2)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

(3)水稻在秧苗期通气组织还未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若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导致烂秧的主要原因是                           产物大量积累造成的。?

(4)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补充,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Ⅱ.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测定项目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等量的蒸馏水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 ,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级别

第一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不变

第二组

液滴向左移动

液滴向右移动

第三组

液滴不变

液滴向右移动

第四组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3)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的探究,请写出一个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的KOH溶液和NaHCO3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中卫一中三模)(22分)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前一个实验是             ,后一个实验是             

(2)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              ,基因型为                  ;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