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a)、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实验二: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髙秆植株(丁)。
请回答:
(1) 若要检测白化苗是否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最简便快速的方案是_________。
(2) 若对白化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其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 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此实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_________
(3)若根细胞膜上Mg+(合成叶绿素的成分)载体的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 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移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_________ ,如果mRNA上 UGG因为基因突变成为UGC,则该玉米植株_________ (选“是”或“否”)为白化苗。
(4) 若利用高杆抗病玉米培育固氮新品种。获取目的基因时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 。如果 使用植物病毒为运载体,则该病毒必须是以_________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成功导入目的 基因的玉米受体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表现了_________ 。
(5)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 等育种技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导染色 体恢复正常的原理是_________
(6) 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
(7) 选取F1中全部抗病高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再自交获得 F3,则F3中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为_________ 。
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
Ⅰ.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气浓度的黑暗环境中,分别测得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结果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添加水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曲线。?
(2)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
(3)水稻在秧苗期通气组织还未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若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导致烂秧的主要原因是 产物大量积累造成的。?
(4)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补充,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Ⅱ.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测定项目 |
甲 |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 ① |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
乙 | ② | 等量的蒸馏水 | ③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 ,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级别 | 甲 | 乙 | |
第一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不变 | ④ |
第二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向右移动 | ⑤ |
第三组 | 液滴不变 | 液滴向右移动 | ⑥ |
第四组 | ⑦ | ⑧ |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3)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的探究,请写出一个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的KOH溶液和NaHCO3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 。?
(08中卫一中三模)(22分)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前一个实验是 ,后一个实验是 。
(2)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 ,基因型为 ;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9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9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
有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