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壁分离 细胞质 蛋白质 本资料由 提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每空1分,共10分)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小麦在a点时吸收K+是否需要能量       ,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3)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         ,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     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4)如果把小麦的叶肉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  发生分离所致。如果将该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出现      现象。
(5)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蔗糖溶液浓度
15秒
25秒
35秒
45秒
55秒
浓度A
5
9
13
14
14
浓度B
17
19
21
22
22
浓度C
26
28
29
31
31
浓度D
34
35
37
37
37
该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1分,共10分)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小麦在a点时吸收K+是否需要能量        ,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3)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         ,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      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4)如果把小麦的叶肉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   发生分离所致。如果将该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出现       现象。

(5)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蔗糖溶液浓度

15秒

25秒

35秒

45秒

55秒

浓度A

5

9

13

14

14

浓度B

17

19

21

22

22

浓度C

26

28

29

31

31

浓度D

34

35

37

37

37

该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8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A是          酶。B是          。C是具有          性状的幼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8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A是         酶。B是         。C是具有         性状的幼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8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A是          酶。B是          。C是具有          性状的幼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