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本题共15分)
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
大蒜提取液编号 | 1# | 2# |
大蒜(g) | 350 | 350 |
冷开水(mL) | ( ) | 880 |
无色食醋(mL) | / | 20 |
| | 总份数 | <1 | 1-10 | 10-102 | 102-103 | 103-104 | >104 |
1#提取液 | 消毒前 | 30 | 0 | 0 | 0 | 3 | 18 | 9 |
消毒后 | 30 | 14 | 12 | 4 | 0 | 0 | 0 | |
2#提取液 | 消毒前 | 33 | 2 | 0 | 0 | 3 | 12 | 16 |
消毒后 | 33 | 19 | 10 | 4 | 0 | 0 | 0 |
38.【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本题共15分)
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
大蒜提取液编号 | 1# | 2# |
大蒜(g) | 350 | 350 |
冷开水(mL) | ( ) | 880 |
无色食醋(mL) | / | 20 |
(2)使用方法:将餐具浸泡在提取液中10min后取出冲洗。
(3)样品抽取:将经过 处理的滤纸贴在餐具表面1min,然后再将滤纸放到50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取1ml原液加入 ml无菌水中摇匀制成10倍稀释液。
(4)分离及培养:用 分离法分离细菌。分别取1ml原液和10倍稀释液,分别加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用灭菌、消毒后的 (用具),将原液和稀释液均匀涂布到整个平板上。每个浓度各做三个培养皿,其目的是 。本实验另设1ml无菌水涂布在未接种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原因是排除 。最后在37℃培养48h。
(5)观察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1#提取液实验组的观察记录表:(2分)
(6)结果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变化(单位cfu/cm2,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每空2分)
总份数 | <1 | 1-10 | 10-102 | 102-103 | 103-104 | >104 | ||
1#提取液 | 消毒前 | 30 | 0 | 0 | 0 | 3 | 18 | 9 |
消毒后 | 30 | 14 | 12 | 4 | 0 | 0 | 0 | |
2#提取液 | 消毒前 | 33 | 2 | 0 | 0 | 3 | 12 | 16 |
消毒后 | 33 | 19 | 10 | 4 | 0 | 0 | 0 |
根据消毒前后的数据可知:
2#提取液效果高于1#,分析可能的原因: 。
请你给杨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问4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
(1)图中3、10表示遗传物质 过程,此过程正常进行所必备的条件有 酶
酶、 、 、 等。
(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
(3)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此过程的进行需要 酶的参与。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是 。
(4)写出图甲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式: 。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26分)
I(16分)用某种大小相似的农作物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请回答问题:
(1)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请根据表中所测数据情况计算出27℃光合作用实际合成有机物的量 mg/h, 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温度从27℃升到30℃的过程中,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是 。可能影响的外界因素有 等。
(2)有人认为在相同日温(较适宜)下,夜温低于0℃或高于20℃时,绿叶蔬菜的产量都不理想。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日温在29℃夜温控制在多少度范围时,人工大棚中种植绿叶蔬菜,收获的绿叶蔬菜产量较高(怎样控制温度不作要求)。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②实验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种的、枝叶数量、大小、重量和健康状况等相同(或相近)的绿叶蔬菜幼苗若干,均分5组;
第二步:将5组绿叶蔬菜幼苗种植在相同土质中,日温控制在29℃,夜温分别控制在 ,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水肥管理等条件完全相同;
第三步: 。(3分)
③结果分析: 。(3分)
II、(10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A→D和C→E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 。
(3)若乙图表示的是生产者且在t1时固定的太阳能为4000KJ,则最终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 KJ。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 。
(4)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右图中补充完整甲图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第(4)问4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
(1)图中3、10表示遗传物质 过程,此过程正常进行所必备的条件有 酶
酶、 、 、 等。
(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
(3)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 过程。此过程的进行需要 酶的参与。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是 。
(4)写出图甲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