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每空1分)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校生物小组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装置对甲、乙两种植物(其中一种是C4植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实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测得的O2释放量(mL)如下表:
|
灯泡(瓦.W) |
20(W) |
50(W) |
75(W) |
100(W) |
200(W) |
300(W) |
|
甲 植物 |
CO2浓度 |
0.1% |
3.4 |
16.0 |
28.2 |
40.5 |
56.5 |
56.5 |
0.03% |
2.3 |
11.2 |
19.8 |
27.6 |
27.5 |
27.6 |
||
乙 植物 |
0.1% |
2.6 |
9.1 |
19.5 |
55.7 |
75.6 |
102.6 |
|
0.03% |
1.8 |
8.4 |
18.9 |
54.2 |
75.2 |
101.8 |
请你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下,植物释放O2的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甲或乙)是C4植物,其叶片结构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 的两圈细胞内侧是 细胞;外侧是 细胞。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是 。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提高甲、乙两种植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主要是
和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当灯泡为100W、 CO2浓度为0.03%时,限制甲植物和乙植物O2释放量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若将CO2浓度提高到0.5%时,你认为对提高 植物的O2释放量更有利。
(5)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无关变量,特别是温度要保持恒定且适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每空1分)请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而不是 。具体是用32P标记 ,用35S标记 。
(2)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标记上32P? 。
(3)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 生物体中的 上进行的。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 (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4分,每空1分)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2)丙图中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图乙的曲线获得是选择甲图中的 (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
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
(8分,每空1分)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个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 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____。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____________%。
(4分,每空1分)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2)丙图中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图乙的曲线获得是选择甲图中的 (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
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