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2)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                         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                   。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

(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粘膜+              +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                →胰腺分泌胰液。后来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__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

(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粘膜+______________+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______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后来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引物的实质是          ,其作用是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                   。为消除PCR扩增过程当中外源DNA污染造成的影响,应如何设置对照?                      

(3)构建重组质粒1、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                       

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              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         ,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            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              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引物的实质是         ,其作用是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                  。为消除PCR扩增过程当中外源DNA污染造成的影响,应如何设置对照?                      
(3)构建重组质粒1、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                       
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             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        ,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           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             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其作用是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                                         

(3)构建重组质粒1、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                                  酶对基 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               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                      ,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                   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              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