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 失电子 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得电子 的能力. 注:不同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强弱之分.但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 (2)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2.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思考: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递变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尝试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1)探究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实验方法: ①比较钠.镁.铝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②比较镁和铝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③比较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实验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钠.镁.铝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氢氧化纳.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的碱性逐渐减弱. (2)探究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结论:Si.P.S.Cl原子得失电子能力顺序为: 得电子能力:Si<P<S< Cl 失电子能力:Si>P>S>Cl 综合以上的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从钠到氯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氩为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里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其它周期同样适合. (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的理论解释: 同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原子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多.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3.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1)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 相似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递变性: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和相似规律: 同主族元素.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实例研究: 卤素原子: 氧族.氮族等其它非金属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类似于卤素. 碱金属元素: ①关于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将一小粒钠加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一小粒钾加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钠与水迅速反应, 钾与水更剧烈反应.有火光. 实验结论:钾.钠都能与水剧烈反应.钾比钠更剧烈. 根据钠.钾的性质.预测ⅠA族其它元素单质的性质.Ⅰ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银白色固体.熔点低.密度小,都能与H2O.O2.Cl2等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能力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a. 与O2反应时.剧烈程度及产物不同 b. 与水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 2M+2H2O=2MOH+H2 碱金属的递变性: 小结: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概括起来如图: 注意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若A.B.C三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如下图位置.则原子半径:C>A>B 金属性:C>A>B (原子得电子的性质) 周期表中的相似规律:①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 ② 相邻元素性质相似 ③对角线规则:如上图A 与D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 总结元素“位.构.性 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 关 信 息

X

基态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的电子数都相等

Y

Y与Z不在同一周期,其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1

Z

可与W形成两种化合物,且水溶液均呈酸性

W

是地壳中质量百分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

(1)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Y单质分子中含      个π键,试比较Y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X与Z形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是由       (填“极性” 、“非极性”) 键构成的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3)一定条件下Z与Y可形成YZ3,YZ3与水反应可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弱碱,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所形成的一种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特性,属于______(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晶体,该晶体结构中Z-Z-Z键角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 关 信 息

X

基态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的电子数都相等

Y

Y与Z不在同一周期,其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1

Z

可与W形成两种化合物,且水溶液均呈酸性

W

是地壳中质量百分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

(1)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Y单质分子中含      个π键,试比较Y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X与Z形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是由        (填“极性” 、“非极性”) 键构成的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3)一定条件下Z与Y可形成YZ3,YZ3与水反应可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弱碱,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所形成的一种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特性,属于______(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晶体,该晶体结构中Z-Z-Z键角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请参照元素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⑦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2)由原子个数比为1:1:1的①、②、③ 三种元素组成共价化合物X,共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X的结构式为             。
(3)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溶液中进行的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常用作供氧剂,该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D、E是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A、B、D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请回答:

①E的电子式为             
②自然界中存在B、D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测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 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有五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信息如下:
X: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Y: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
Z: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
Q:位于第二周期且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
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Q中含有8个中子的原子组成符号是_______。
(2)上述五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分别和R形成化合物M、N,它们:摩尔质量、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子中的核外电子数都相同,写出M、N中任意一个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X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号元素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浓溶液与同类物质相比在化学性质上表现的特殊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B、C为均含有Y元素或均含有Z元素的三种无机物,它们存在如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D为氯碱工业的重要产品,写出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若D为稀硝酸,则检验B溶液中阳离子时,所加入试剂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双氧水后加KSCN溶液           b.先加KSCN溶液后加双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的某种氢化物W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W的电子式        
(2)已知:①2E → E-E;=-a kJ·mol-1 ② 2A → A-A;=-b kJ·mol-1
③E+A → A-E;=-c kJ·mol-1
写出298K时,A2与E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A2(g)+BC(g)X(g);=-a KJ·mol-1(a>0,X为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初始投料
2 mol A2、1 mol BC
1 mol X
4 mol A2、2 mol BC
平衡时n(X)
0.5mol
n2
n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吸收Q2kJ
放出Q3kJ
体系的压强
P1
P2
P3
反应物的转化率
1
2
3
 
①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 min,则A2的平均反应速率( A2)为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③下列现象能说明甲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填序号)。
A.内A2、BC、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B.内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
C.内A2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恒定
D.2 V(A2)=V(BC)
④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A.α1+α2=1          B.Q1+Q2=a          C.α3<α1
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75%,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