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分)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 _。
(2)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
(3)兔子排遗物中的能量存在于 (用图中字母表示)中,狼同化的能量c= + 。(用图中字母表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 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稳定性降低。
(7分)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 _。
(2)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
(3)兔子排遗物中的能量存在于 (用图中字母表示)中,狼同化的能量c= + 。(用图中字母表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 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稳定性降低。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
烧杯B |
加入2mL淀粉糊 |
加入2mL淀粉糊 |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
加入30mL自来水 |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
A2 |
B1 |
B2 |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 。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内未被呼吸消耗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Pg |
Pn |
R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 |
501.3 |
C |
0.9 |
0.3 |
0.6 |
D |
141.0 |
61.9 |
79.1 |
E |
211.5 |
|
|
⑴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表中的
_______生物开始的,做出此判断的依
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量从第Ⅱ营养级传递到第Ⅲ营养级
的效率是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
数)。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
流到其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该营养级
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还有一部
分是___________。
⑶从能量输出和输入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会 。其原因是
。
下图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原核生物相比,A、B细胞最大的特点是 。
(2)在A、B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只填标号)。
(3)细胞膜在执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时具有 性,体现该特性的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
(4)A、B两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期和 期;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 ] 、[ ] 。
(5)该图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只填标号)。
(6)在A细胞中,4进行的生理过程的终产物能进入3进行反应的是 ,中间需经过 层磷脂分子。
(7)若B细胞为胰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