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下图表示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此时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无病毒颗粒,称为“隐蔽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H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F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f称为________。
4.假如A为RNA,经实验分析确定其碱基总数为X,其中鸟嘌呤G的数量为Y,你能否推断出构成A的几种碱基数量分别是多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心法则分析,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病毒A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病毒A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病毒A。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组别 |
注射的物质 |
实验现象预测 (有无病毒A产生) |
相关判断 (病毒A的遗传物质) |
第一组 |
核酸提取液和DNA酶 |
如果有病毒A 如果无病毒A |
则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
第二组 |
核酸提取液和RNA酶 |
如果有病毒A 如果无病毒A |
则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
以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A、B、C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a-e代表观察
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a结构具有双层膜,且膜上有小孔;b、c结构均无膜
包被,在细胞分裂时c结构可以发出星射线;d结构有膜包被,内含液态物;e结
构呈囊状,在动植物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下表表示A、B、C三种样品中各亚
显微结构分布情况:
结构样品 | a | b | c | d | e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45.(12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III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争的小颗粒 |
B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 |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
C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 。
(2)在做C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 (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 。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3)研究洋葱根失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获得如丙图所示曲线,在a和c两时期, 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 。丁图①-②、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时期。
(6分)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禽流感又来了,这次是H7N9。据中科院研究显示,H7N9基因来自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至4月22日,全国确诊102例感染者,其中20人死亡。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流感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于是提出疑问: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并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并标记为A、B、C,
A组用适量的一定浓度的DNA水解酶处理 ;
;
。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
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1)若A、C两组出现禽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证明 。
(2)
(3) ,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16分)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的实验问题。
实验 |
观察对象 |
实验试剂 |
实验结果 |
A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B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C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染液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D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蒸馏水 |
细胞吸水涨破 |
E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及复原 |
F |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溶液 |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填字母)。请对不正确的实验结果加以订正 。
(2)实验B和实验F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B用盐酸可改变 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 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实验F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
(3)A组实验中使用50%酒精的目的是 。
(4)D组的实验材料除了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吸水涨破的现象外,还可以用于制备
和提取分离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