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1.突触的结构及传递 (1)突触的形态:在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节内.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特化的相接触部位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任何一个反射活动.其兴奋或神经冲动都要通过突触.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的部位不同.突触的组成可分为三类.轴突一胞体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之间的接触.轴突一树突型突触.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之间的接触.轴突一轴突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相接触. 突触类型 A.轴突与胞体相接触 B.轴突与轴突相接触 C.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膨大成小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表面覆盖的突触小体数有1800个左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分出许多突触小体.并且可与多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可以接受多个神经元轴突的突触小体形成突触.因此.一个神经元又可以接受许多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神经元的影响. 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电镜下.每个突触都可以看到突触小体.小体内含有线粒体.还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每个突触可分为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几个部分.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贴近的一面.为突触前膜.有的部位加厚.突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部分的膜增厚称为突触后膜.厚度达7-10nm.两膜之间可见一个突触间隙.约20-30nm.突触小体内所含的线粒体.可以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的能量ATP.突触小泡的直径为30-60nm.小泡内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递质.由突触小体的细胞质合成的新递质即进入小泡.因小泡贮存递质的量在突触活动时仅能维持较短的时间.故新递质合成的速度必须很快.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并不是所有的突融前神经元末梢都含有相同的突触小泡.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含有不同的递质.兴奋性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抑制性递质. (2)突触传递过程与机制: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小体时.Ca2+通道开放.此时膜对Ca2+具有通透性.使膜外浓度高于膜内的Ca2+流入膜内.部分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由于Ca2+的内流.使突触小泡的膜与实触前膜贴附融合破裂.向实触间隙释放化学递质.放出的递质弥散到突触后膜.递质分子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从而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激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但是这种电位变化在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是不相同的. 2.神经递质 递质在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递质的种类:人体神经系统有多种递质.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乙酰胆碱.单胺类(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和氨基酸类(有γ–氨基丁酸及甘氨酸). 同一种递质对不同的突触后膜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即对有的突触后膜发挥兴奋作用.而对另一些突触后膜则发生抑制作用.例如.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分泌的递质是乙酸胆碱.它对窦房结细胞发挥抑制作用.但支配胃腺壁细胞的迷走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酸胆碱则能促进壁细胞分泌.有的递质只发挥抑制作用.被称为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 (2)递质的分布:不同的神经元释放不同的递质.但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则释放相同递质.在中枢神经系内的递质称中枢递质.由于中枢神经系内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纤维非常密集.又交叉重叠.因此.确定中枢神经系内神经元和神经纤维释放什么递质是相当复杂的.据目前研究所知.乙酸胆碱广泛存在于脑和脊髓.以纹状体中含量较高,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分布在脑干,多巴胺主要在黑质中形成.沿黑质和纹状体系统分布,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中缝核内.Y–氨基丁酸在大脑皮层浅层含量较高.甘氨酸大量分布在脊髓及延髓.外周神经末梢所分泌的递质称外周递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________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__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 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了GABA是一种 

      (兴奋、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⑵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⑶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⑷研究表明: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对病毒、真菌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降低,据此推测,上图中相当于T细胞的是           (突触前神经细胞、突触后神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 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了GABA是一种         (兴奋、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刘文迁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结合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4)研究表明: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对病毒、真菌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降低,据此推测,上图中相当于T细胞的是                 (突触前神经细胞、突触后神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通过     (填物质运输方式)释放到          ,并与位于        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阳离子/阴离子)内流,膜内外电位差      (增大/减小),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           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      (兴奋/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⑵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抑制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的分解速率      (升高/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⑶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Ⅰ.-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_________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_________(某结构)中,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_(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Ⅱ.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4×10-3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5×10-3秒。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5厘米和l2厘米。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米/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