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光颖.抗锈.无芒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小麦杂交.希望从F3中选出毛颖.抗锈.无芒的小麦10个株系.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型为毛颖.抗锈.无芒的小麦多少株?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光颖抗诱病和毛颖不抗锈病杂交,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现象符合         定律,F1的基因型是           ,它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           ,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2)F2代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        ,F2代毛锈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3)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        株。

(4)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5)选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比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麦的毛颖(R)对光颖(r)为显性,抗锈(E)对感锈(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用光颖感锈和毛颖抗锈的纯种小麦杂交,如果希望得到250株光颖抗锈纯种植株,那么F2代理论上所有植株要有多少株?(   )

A.2000B.4000C.1000D.1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丁的基因型是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4)F2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丁的基因型是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4)F2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洛阳模拟)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

(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

A.Pprr                  B.PPRr                 C.PpRR                 D.pp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