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是 A.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的 B.在细菌DNA的指导下合成的 C.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合成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


  1. A.
    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2. B.
    外壳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3. C.
    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4. D.
    外壳只有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能证实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特点是(   )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③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能在细菌中快速进行DNA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DNA,以备研究使用。相关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DNA长度约为36~51 kb,则经人工改造的gtl0载体可插入的外源DNA的最大长度为        kb。人工改造载体时,为获得较大的插入能力,可删除噬菌体DNA组成中的         序列以缩短其长度。

(2)噬菌体DNA上通常没有适合的标记基因,因此人工改造时需加装适合的标记基因,如上图gtl0载体中的imm434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阻止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构建基囚克隆载体需用到的酶是        ,外源DNA的插入位置应位于imm434基因   (之中/之外),使经侵染培养后的受体菌处于          状态。

(3)蛋白质与DNA相比,特有的化学元素是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该元素,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短时保温后搅拌、离心,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试管            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能证实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特点是(   )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③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    )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